勇于担当作为,拓展共赢发展新空间

2024-12-06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共建‘一带一路’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眼于新阶段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强调“不断拓展更高水平、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共赢发展新空间”。

  十一载栉风沐雨,共建“一带一路”已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大写意”转向“工笔画”,从“硬联通”扩展到“软联通”“心联通”,从规划图转化成实景图,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202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宣布中方下一步采取的八项行动,标志着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是亚欧大陆立体联通、绿色丝绸之路引领、数字丝绸之路赋能的新阶段,标注着中国和各方一道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的新起点,彰显了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博大胸襟和胸怀天下、引领时代的大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总体要求、指导原则、实践路径、重点工作,为新阶段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指引了前进方向。必须深刻认识到,稳中求进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国际环境越是错综复杂,越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扎稳打、稳慎推进项目建设,稳步拓展合作新领域。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开放绿色廉洁、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这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指导原则。我们要积极倡导合作共赢理念与正确义利观,坚守开放的本色、绿色的底色、廉洁的亮色,寻求各方利益交汇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不断拓展共赢发展新空间。

  共建“一带一路”,是长周期、跨国界、系统性的世界工程、世纪工程。面向未来,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为指引,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相结合、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科学布局和动态优化相结合、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相结合,统筹深化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和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统筹巩固传统领域合作和稳步拓展新兴领域合作,才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

  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建设作出系统部署,明确了完善“九个机制”的重大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抓好贯彻落实,不断强化战略思维、安全意识、系统观念、国际视野,更多在“统”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见成效。要以推进体系化机制化为重点,持续完善顶层设计,制定务实措施,深化对外合作,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共建“一带一路”走的是人间正道、干的是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的实践。新征程上,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勇于担当作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定能和共建国家一起建立利在千秋、福泽万民的长久之功,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文化力量

    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表明,文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战略部署,不断提升文化的思想引领力、知识创造力、生产供给力、国际传播力,为经济社会[详细]

    12-05 14-12 人民日报 分享
  • “该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改”

    守正就不会迷失方向,创新就不会停滞不前。坚持守正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把不能改的坚决守住,破立并举、先立后破,必能激发改革的强大活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详细]

    12-05 14-12 人民日报 分享
  • 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详细]

    11-26 14-11 人民日报 分享
  • “拍蝇”不手软 反腐惠民生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增进基层党员干部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在社会上积极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有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详细]

    11-25 16-11 人民日报 分享
  • 始终坚守守正创新这一重大原则

    推动改革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取得新突破新成效。加强前瞻性研究,使制定的规划和政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详细]

    11-21 16-11 人民日报 分享
  • 狠抓当前与着眼长远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握好目标任务的长期性和阶段性,把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衔接起来,将谋划长远和干在当下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向前推进。[详细]

    11-21 10-11 人民日报 分享
  • 成一事莫留多憾

    个别党员干部干工作,为了解决一个问题,结果却导致出现另一个问题甚至一些更棘手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实事,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有后遗症,是否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详细]

    11-13 11-11 人民日报 分享
  • 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详细]

    11-13 11-11 人民日报 分享
  • 把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研究的鲜明主题

    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当今的中国。如何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过程中超越“古今中西之争”,将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体系化学理化,构建一套立足中国本土又拥抱世界的中国式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并能与海外学者和智库专家展开理性、有效[详细]

    11-11 17-11 人民日报 分享
  • 拓展学术视野 探索多元视角

    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与日俱增,期待中国对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发挥更大作用。在此背景下,不断推进世界中国学研究,必须不断拓展学术视野、探索多元视角。[详细]

    11-11 17-11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