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场漫长的“马拉松”

2025-09-09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麦晓明

  麦晓明

  电,生活中须臾不可缺。我的工作,就是用现代科技维护庞大而复杂的电力系统,守护这“须臾不可缺”的光明。

  14年前,硕士毕业后,我入职南方电网。一到岗,就碰上了硬骨头:大型无人机巡线科研攻关。巡检用无人机,今天看来或许已不稀奇,但在那时还是个新事物。研发现代装备,正是想将电力工人从重复、高危的作业中解放出来,提升巡检的质量与效率。

  是挑战,更是机遇。没有路,就一点点探索。为了进行真实线路的飞行测试,我和同事们扎进深山大半年。有时候为了打通关键卡点,一晚上就要研读上百页资料,涉及直升机气动、遥感测绘、自动控制等多个领域。就这样,我们在一年时间内完成了山区、城区、跨海、跨江等真实线路的飞行测试。看着无人机第一次稳稳地沿着预定线路飞完全程,心中无限感慨:这片空白地带我们终于闯进去了!

  把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不可能是拿来就用。电力系统高度复杂,每一个应用场景都有其特殊性。算法写得再漂亮,也要经得起风霜雨雪、电磁干扰、地形变化的考验。比如,为了让机器人上高压线干活,我们反复尝试新算法,海量“投喂”照片,一张张标位置,用了两年时间、经过几千次调测,才有所突破。正是对“实用、好用、可靠”的坚持,促使技术创新走出实验室,在实地验证中走向成熟。

  以智能技术重塑电力运维,是一个从单点突破向全链升级的攻坚之旅。这不仅意味着工具和手段的革新,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对认知方式、组织流程乃至行业生态的重塑。起初,有老师傅质疑:“机器能干细活?出了问题谁负责?”我们清楚,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为了让人更多承担需要判断力、创造力和综合能力的工作。

  技术冲击带来阵痛,但也激活了行业自我革新的内生动力。以老师傅的经验赋能算法优化,让智能系统辅助人类决策,如今,我们的“智慧军团”导线作业可靠率可达99.995%,产品覆盖广东50多万公里线路、4000多座厂站,一年替代人工作业超500万次,极大提升了电网可靠性。许多电力人也从“不敢用”“不愿用”转向“主动用”“创新用”。这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也是技术与人相互塑造、共同进化的过程。

  创新,不止于实验室里的灵光一闪,更需要跑好从研发到应用的漫长“马拉松”,不单看谁跑得快,还要看谁坚持得久。当前,我们正以电力具身智能技术赋能各类机器人。在第十五届全运会场馆,人形机器人成为安全员;在漆黑的电缆隧道里,机器狗在巡检;在城市街头、光伏电站,搭载我们技术的设备越来越多。身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时代,新产品、新技术、新场景的相互碰撞,意味着无限可能。谁能咬紧牙关,持续奔跑,谁就有望在智慧赛道上迎来撞线一刻。

  电是工业血脉、城市命脉。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进程中,充分发挥电力基础性、驱动性和变革性的作用,唯有依靠创新。从怀揣研发梦的科研新兵,到携团队探索前沿科技的带头人,我深深体会到,创新没有捷径,踏踏实实迈好每一步,才能在这条道路上跑得更远。

  (作者为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运检事业部总经理,本报记者李纵采访整理)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以文脉赓续助力城市内涵式发展

    城市文脉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之间有机联系的集合,是一个城市特色和活力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城市文脉赓续,强调“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详细]

    09-05 10-09 人民日报 分享
  • 不能随便“翻烧饼”

    要把握目标与现实、当前与长远、守正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把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机结合起来,把全面完整准确理解规划意图与创造性执行、高水平落实有机结合起来,最终把一项项改革举措、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到实处。[详细]

    09-05 10-09 人民日报 分享
  • “上海精神”历久弥新

    历史的时针,指向新的起点。风正劲,好扬帆,中国将与各国携手,推动人类命运与共的航船劈波斩浪,驶入更加开阔的水域,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详细]

    09-03 09-09 人民日报 分享
  • 深刻把握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战略取向

    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好《意见》提出的具体要求和部署,深刻把握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战略取向、时代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不断[详细]

    09-02 16-09 人民日报 分享
  • 在经风雨中壮筋骨

    未来,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依然较多,但什么时候没有困难?“一个一个过,年年过、年年好,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都是这样。”坚定信心,往高处攀、向难处进,在搏击风浪中长胆识、强本领,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定会劈波斩浪、一往无前。[详细]

    08-25 14-08 人民日报 分享
  • 从新职业看中国经济活力

    职业的新陈代谢,折射时代的发展变迁。新兴职业的不断涌现,是社会充满活力的生动注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新期待,不断细化优化社会分工,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挖掘、培育新的职业序列,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详细]

    08-21 12-08 人民日报 分享
  • 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是我们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详细]

    08-18 16-08 人民日报 分享
  • 莫让“有待”成“空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事情说了,得听到落地的回响,看看落实得到底怎么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很重要的就是靠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习近[详细]

    08-18 15-08 人民日报 分享
  • 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稳与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把握稳与进的辩证法,坚持稳中求进,千方百计提信心、扩内需、搞创新、促改革、谋发展,努力实现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以更积极的态度、更务实的行动把握新机遇、打好主动仗,定能为“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顺利收官、实现“十五[详细]

    08-14 15-08 人民日报 分享
  • 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把美丽中国目标一步步变为现实,让中华大地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详细]

    08-14 15-08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