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何以“柳暗花明”

2025-11-06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彭 飞

  彭 飞

  创新是探索未知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以错”,但“要大胆地试”

  资源约束会制约创新,也能倒逼创新。破局的关键在于将“绊脚石”变为“踏脚石”

  有怎样的困难,往往能激发怎样的精神力量

  近期,两则关于创新的消息引人关注。

  一则是宇树科技发布新一代仿生机器人。企业早期探索经历被网友晒出:当年由于资源和资金限制,没有选择主流的液压驱动方案,而是押注成本更低的电驱方案。如今硬是把支流技术路线做成行业主流,打造出具有极致性价比的产品。

  另一则是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上,我国自研的90吉赫兹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打破了国外长期技术封锁,将为下一代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研发提供重要支撑。

  两个案例,一个是突破条件限制后来居上,一个是克服外部打压实现跃升。把障碍变阶梯、化阻力为动力,于山穷水尽中觅得柳暗花明,这些创新故事,引人深思。

  创新是探索未知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以错”,但“要大胆地试”。

  无人配送领域企业新石器,开发的前两代无人配送车噪声大,凌晨在居民区卸货时,曾把熟睡的居民吵下楼。研发团队持续攻关,终于将工作噪声控制在60分贝以下。新能源车企比亚迪,早年产品被调侃为“摇摇车”“老头乐”,经过长期研发、迭代,才成就了今日良好的市场口碑。

  “那不是黑历史,而是我的来时路。”搞创新不要幻想万事俱备,而要敢于迈出第一步。有了第一步,小步快跑,持续迭代,才能逐渐突破限制,实现跨越。“不去想困难,干就完了”,中国创新背后,有股子闯劲。

  资源约束会制约创新,也能倒逼创新。破局的关键在于将“绊脚石”变为“踏脚石”。

  面对矿源成本过高的困境,江西新余钢铁集团从“烹饪”中得到启发,将作为“高档食材”的主流矿与作为“普通食材”的非主流矿精心搭配,辅以工艺创新,得到质优价廉的原料,《复杂多源铁矿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面对芯片领域断供、打压,华为采取“用数学补物理、非摩尔补摩尔,用群计算补单芯片”的方式,蹚出一条颠覆传统技术方案的新路径。

  资源不足、条件有限,反而有可能使创新主体在删繁就简中回归技术本源,在另辟蹊径中打破路径依赖,实现创新突破。回首来时路,多少技术进步就是这样被逼出来的。中国创新背后,有股子韧劲。

  有怎样的困难,往往能激发怎样的精神力量。

  目睹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在航母甲板上弹射起飞,无数网友深感兴奋、骄傲。回想当年研制歼—10飞机,资金短缺,最困难时研制人员生产过洗衣机、摩托车等民用产品来贴补;飞机机身段空间只能容纳一人,工人们蜷缩着操作,一趴就是好几个小时。“什么办法都想过,就是没想过放弃”“再苦再累,没有一人掉队”……长空砺剑、科研报国的决心,换来了“当惊世界殊”的成就。

  对一个历经风雨而矢志复兴的国家来说,对一家基础较弱而追求卓越的企业来讲,创新从不是锦上添花,而是生死抉择。背水一战,方有出路。中国创新背后,有股子拼劲。

  中国波澜壮阔的创新历史,是一个持续逆水行舟、不断战风斗雨的历程。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资源约束、条件限制、人才匮乏是常态,同时还要面临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被固定在低端”的困境。中国创新由小及大、由弱变强的经验表明,充分利用资源、运用科学方法、激发精神力量,发展中国家也有机会实现更多利国利民的创新创造。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可以预见,在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的汗水浇灌下,神州大地必将涌现更多震撼人心的创新成果,中国创新必将在一次次柳暗花明中开辟新的天地。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越开放,越活跃,越发展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当下,第八届进博会正迎来八方客。这一展现中国与世界开放融通的窗口,将带来更多惊喜。开源共享、开放共进,充满活力、张开怀抱的发展之姿,定能让人更深刻地理解“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详细]

    11-05 11-11 人民日报 分享
  • 五年规划何以世界瞩目

    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从来没有想挑战谁、取代谁,而是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做更好的自己,同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这是中国智慧对全球治理的启示。[详细]

    11-05 10-11 人民日报 分享
  • 法治的根基在人民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历史将不断证明,把法律交给人民,让人民信仰法治,必将汇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护航“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再创新的荣光![详细]

    11-04 10-11 人民日报 分享
  • 推动人工智能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

    当前,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已成为我国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详细]

    11-03 15-11 人民日报 分享
  • “让利”与“获利”

    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理解,种种“让利”的实践是着眼长远的战略投资。无论是票根经济、还是“一元剧场”,形式虽异,本质不变——都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真诚表达。期待更多诚心之举涌现,为人们带来欣喜、为市场带来活力、为发展带来潜能。[详细]

    11-03 15-11 人民日报 分享
  • 做新时代的“挑担人”

    “担”,是担事的担,是担当的担。从党群一心、军民一家,到如今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再看那根扁担,我愈发体会到: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增强挑担意识、提高挑担本领、争做挑担能手。自己这一程挑得稳一点、远一点,就能为今后的工作打下更好的基础。带动更多人共挑担[详细]

    10-31 16-10 人民日报 分享
  • 促低空经济飞得更稳

    人类对天空的向往从未停止,对空间的利用必将随着技术进步而更加充分、科学。低空经济作为新兴领域大有可为,作为造福民生福祉的新业态具有无限可能。稳步推进改革,大胆试大胆闯,统筹好发展与安全,低空经济终将迎来“腾飞”,成就更加美好的生活。[详细]

    10-31 16-10 人民日报 分享
  • 推动智能经济加快发展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详细]

    10-30 12-10 人民日报 分享
  • 讲述百年大党的“青春密码”

    工作在党的诞生地,我的青春是讲述许多人的青春,我的职责是讲述百年大党的“青春密码”。如果能由此让参观者记住一个人、一件展品、一个故事,受到触动、生出力量,便是最大的意义。[详细]

    10-30 11-10 人民日报 分享
  • 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能力——深刻理解政治能力的理论内涵与创新贡献

    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着力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求以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不移全面从[详细]

    10-27 11-10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