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包袱是为了更好担责任

2025-09-10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的是让基层把更多时间用于抓工作落实。减负是方法、是手段,促担当是目标、是方向。本期大家谈,我们选刊3篇来稿,与读者一起探讨如何锚定目标、校准方向,更好实现真减负、减真负。

  ——编者

  松绑不能松劲

  郑鑫

  当前,各地持续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巩固拓展为基层减负实效。与此同时,个别地方将减负异化为减责任、减担当,值得警惕。

  比如,有的地方工作节奏放缓,干部干事创业的紧迫感不足、精气神弱化,“推一下动一下”的懒散之风悄然抬头;有的干部拼闯劲头不足、主动作为意识欠缺,存在“负担减了,责任也放下了”的消极心态;还有的单位因担心“踩线”,取消必要的考核,昔日行之有效的管理抓手弃之不用。这些情况蔓延,不仅会削弱前期减负成效,还会导致政策落实打折扣。

  减负不是减责,松绑不能松劲。减负的目的是让基层干部摆脱束缚、轻装上阵,把更多精力用在务实功、求实效上,绝非减责任、减担当。纠治偏差,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施策,从应减之负、应尽之责两个方面同步发力,既持续为基层卸下包袱,更着力为干部拧紧责任“发条”,推动基层干部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务实的作风投身工作。

  减量也要提质

  张丽君

  文山会海得到治理,“指尖负担”显著减轻,一段时间以来,各地落实为基层减负要求,取得扎实成效。

  然而,个别地方存在“减量也减质”的情况,偏离了减负的初衷。有的地方在落实“严控文件数量”“严格精简会议”要求时,把必要的沟通也一并省了;有的地方在压缩报表的同时,对群众诉求的收集笼而统之,不利于精准施策;还有的以降低督查检查考核频次为由,对落实情况疏于监督。这些看似是严格执行减负要求,实则是对减负的误读。

  减负不是降低标准,更不能忽视效果。事实上,减负就是为了让基层干部可以高标准完成任务。文件少了穿靴戴帽,更应该注重言简意赅;开会更应在解决问题上谋良策、出实招。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既要重视量的管控,更要注重质的提升。始终坚持效果导向,厘清职责边界,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才能推动减负不断取得新成效,更好促进基层干部敢于担当、善于作为。

  用好群众视角

  苗向东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是感知民生冷暖的“毛细血管”,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基层减负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群众满意度上。

  持续深化为基层减负工作,要善用群众视角。上海闵行区马桥镇在居村绩效考核中,将群众评价权重提升至60%,变考台账为考口碑,让居村干部负担减下来、服务优起来;浙江杭州萧山区临浦镇在考核中,充分运用民生实事督查等各类日常性专项督查、检查结果,变“集中考核”为“重在平时”,负担减了,干部服务群众的质效高了。减负工作以群众满意为标尺,坚持问效于民,有助于推动基层干部以实干担当破解民生难题。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基层干部从填表格、做台账中腾出来的时间,是不是用于服务民生、解决问题,群众心中有一杆秤。用好考核指挥棒,让基层干部放下包袱多干事、干成事,才能让减负成效更好惠及广大群众。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把握会展经济的密码

    创新有力度,服务有温度,治理有精度,持续提升这“三个度”,市场活力还将喷涌、发展后劲定会十足。[详细]

    09-09 16-09 人民日报 分享
  • 向着祖国的方向前进

    云南昆明西山,9米高的纪念碑基座上,“赤子功勋”4个字熠熠生辉。亿万赤子,翻动“功勋”的篇章,书写属于这一代的新故事。有不变的信念、不屈的精神、不懈的追求,脚踏实地、干在当下,就能赢得主动、赢得未来。[详细]

    09-09 15-09 人民日报 分享
  • 以文脉赓续助力城市内涵式发展

    城市文脉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之间有机联系的集合,是一个城市特色和活力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城市文脉赓续,强调“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详细]

    09-05 10-09 人民日报 分享
  • 不能随便“翻烧饼”

    要把握目标与现实、当前与长远、守正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把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机结合起来,把全面完整准确理解规划意图与创造性执行、高水平落实有机结合起来,最终把一项项改革举措、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到实处。[详细]

    09-05 10-09 人民日报 分享
  • “上海精神”历久弥新

    历史的时针,指向新的起点。风正劲,好扬帆,中国将与各国携手,推动人类命运与共的航船劈波斩浪,驶入更加开阔的水域,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详细]

    09-03 09-09 人民日报 分享
  • 深刻把握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战略取向

    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好《意见》提出的具体要求和部署,深刻把握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战略取向、时代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不断[详细]

    09-02 16-09 人民日报 分享
  • 在经风雨中壮筋骨

    未来,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依然较多,但什么时候没有困难?“一个一个过,年年过、年年好,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都是这样。”坚定信心,往高处攀、向难处进,在搏击风浪中长胆识、强本领,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定会劈波斩浪、一往无前。[详细]

    08-25 14-08 人民日报 分享
  • 从新职业看中国经济活力

    职业的新陈代谢,折射时代的发展变迁。新兴职业的不断涌现,是社会充满活力的生动注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新期待,不断细化优化社会分工,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挖掘、培育新的职业序列,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详细]

    08-21 12-08 人民日报 分享
  • 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是我们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详细]

    08-18 16-08 人民日报 分享
  • 莫让“有待”成“空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事情说了,得听到落地的回响,看看落实得到底怎么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很重要的就是靠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习近[详细]

    08-18 15-08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