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缘何能成风景线

2025-11-25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吕晓勋

  吕晓勋

  工业旅游看的是大国制造的奋斗史、发展史,品的是生产与生活的跨界融合,探的是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超级工程,怎么成为旅游打卡点?“‘横竖’都是世界第一”的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桥体内部是1000多平方米的玻璃观光大厅,配套低空跳伞、高空蹦极等业态,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生产前线,如何化身研学一线?在上海江南造船工业旅游基地,游客可组队拼接船模,学习船只的拆解、组装以及分段制造,情境教学受到师生喜爱。

  由“闲人免进”到“欢迎光临”,近段时间,各地纷纷解锁工业旅游新场景、新玩法。可逛、可玩的工业深度游、浪漫游,被很多人列入出游打卡清单。

  工业旅游为何吸引人?消费者为何愿意为工业美学买单?

  “看风景”也“看制造”,工业旅游看的是大国制造的奋斗史、发展史,游目骋怀,可聆听时代进步的铿锵足音。

  在甘肃玉门油田红色旅游景区,游客闻油味、摸油质,通过了解石油的形成、开采过程,感悟石油人艰苦创业、为国奉献的奋进历程。

  在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一大批“追火箭的人”拿着手机、扛着摄像机,近距离观看火箭发射全过程,现场感受迈向航天强国、科技强国的点滴进步。

  与观赏自然美景有所不同,工业旅游更多是参观工业创造,感受今夕何夕的时代之变、筚路蓝缕背后的家国情怀。从落后到领跑,从专攻“卡脖子”到发力填空白,一处处国家工业遗产,一个个工业旅游景区、示范基地,沉淀着奉献的历史、拼搏的精神、科学的力量,何尝不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凑热闹”更“玩门道”,工业旅游品的是生产与生活的跨界融合,沉浸式体验,可深切体悟生产之道、生活之趣、创造之乐。

  山东青岛啤酒博物馆推出剧游《觉醒的酿造师》,早场名额经常一放出就被抢光。游客边体验剧本游戏,边品尝啤酒酵母烤面包、麦芽酿茶饮,畅快又惬意。

  在浙江台州三门核电站,穿上制服,可坐在模拟操作台前当一回核电操纵员,亲身感受核电站的平稳运行,不少游客对中国核电的安全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逛工厂、进车间满足公众的好奇心、求知欲,既有助于增长见识、舒展身心,也有利于激发想象力,催化创新思维。而从经营主体看,开放互动既丰富服务业态,也增进游客对行业的理解,提升了社会形象与品牌价值。游客与目的地双向奔赴,形成良性发展循环,成为文旅产业茁壮成长的关键。

  卖商品、卖资源的同时输出理念、输送文化,工业旅游探的是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新路,行进其中,不仅可以“找寻记忆”,更有机会“感知未来”。

  浙江温州苍南县矾山镇,矿山生态修复将矿工古村发展与矿硐、车间开发有机衔接,去年全镇旅游收入约4400万元,生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江苏南京梅钢工业文化旅游区,经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后,吨钢综合能耗连续3年下降,微型湿地、生态鱼池等成为园区新景观,白鹭、黑鸢等成为“新职工”,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有力证明“工业锈带”也能成为“生态秀场”。

  生产线也是风景线,有力带动消费扩容。我国工业文化资源门类丰富、形态多样。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共同发力,更好发挥工业旅游这一支点的撬动作用,就能变文旅流量为育民、富民、利民、乐民的发展增量,将制造大国的资源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胜势。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推进旅游强国建设,丰富高品质旅游产品供给,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把握发展大势,顺应人民期待,努力培育更加丰富的旅游产品、服务业态,提供更多具有原创性、创新性的体验场景,定能持续激发文旅发展动能,为美好生活增光添彩。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丰富人才资源,厚植发展优势

    从乡村全面振兴到区域协调发展,从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到加快先进战斗力建设,中华大地上,施展才能的舞台无比广阔。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为人才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发展空间,事业激励人才、人才成就事业的良性循环必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详细]

    11-21 11-11 人民日报 分享
  • 三类“事”里的发展之道

    从三类“事”中,感悟成长之路、笃行之志、发展之道。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去发现可能、实干奋进、创造未来。[详细]

    11-21 11-11 人民日报 分享
  • 做大做强绿色发展引擎

    森林粮仓护航粮食安全,新能源汽车优化出行方案,绿色消费成为时尚潮流,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越来越壮大……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中国号巨轮的发展动能将更加强劲。[详细]

    11-18 11-11 人民日报 分享
  • “有意注意”与“有意忽略”

    人生要时时“有意注意”,国家发展何尝不是如此。一部五年规划史就是一部新中国的建设史、发展史,见证着“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实践伟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十五五”时期发展蓝图,让我们不懈努力、接续奋斗,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稳扎稳打向前进。[详细]

    11-18 10-11 人民日报 分享
  • 从“四本账”说说消费和浪费

    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把积极合理消费和反对铺张浪费结合起来,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同频共振,定能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详细]

    11-18 10-11 人民日报 分享
  • 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

    建设科技强国,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更好发挥科技的战略先导和根本支撑作用,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锐意改革、持续深耕,跑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创新“加速度”,中国式现代化的步伐不可阻挡。[详细]

    11-12 10-11 人民日报 分享
  • “伟大而浪漫”何以动人心弦

    “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就应该有雄心壮志。”没有奇思妙想,难以创新创造;没有雄心壮志,也难以开创奇迹。前行征途上,道不变、志不改、气不竭,多些砺剑长空的本领、多些气冲霄汉的勇毅,我们的事业定能蒸蒸日上。[详细]

    11-12 10-11 人民日报 分享
  • 年轻干部不妨多些“自找苦吃”

    年轻干部“自找苦吃”,既需要自身主动,也离不开组织“搭台赋能”。只有让吃苦者不吃亏、让有为者有位,才能让愿吃苦、能吃苦的年轻干部有平台、有奔头,进而激励和引导更多年轻干部立足本职岗位,甘当为民服务的“孺子牛”、创新发展的“拓荒牛”、艰苦奋斗的“老黄[详细]

    11-11 10-11 人民日报 分享
  • 打造数字合作的“上合样板”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领下,人类文明发展进入数字化、智能化交织推进的新阶段。随着数字经济迅猛发展,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维护国家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日益显现。如何在数字化浪潮中携手应对挑战、深化互利合作、增进人类福祉,成为各国必须回答的现实问[详细]

    11-11 10-11 人民日报 分享
  • 四个坐标看中国航天

    行不止者,虽远必臻。巧合的是,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中,70后、80后、90后一起出征,刚好构成了一个代际序列。航天代有才人出,宇宙探索无止境,中国航天的坐标将不断刷新。[详细]

    11-10 11-11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