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文风”不只是“改文字”

2025-11-20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毕文俊 朱瑛辉

  毕文俊 朱瑛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文风是作风的重要表现,在改进作风中改进文风,以改进文风引领和推动作风改进,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说起“改文风”,不少人首先会想到“改文字”,比如,有人讲改文风就是写文章不搞穿靴戴帽、摒弃空话套话;也有人说,文字要精雕细琢、反复打磨,做到表述干净、表意明白;还有人说,要把文章篇幅改短、把文句内容改实、把文字表达改新……这些说法都与改文风“短、实、新”的要求相关,但尚未触及文风问题的实质和要害。

  文风问题本质上是作风问题。文章为写而写、文件为发而发,没有实质内容、不解决实际问题,究其根源,是形式主义作风衍生出的形式主义文风。改文风不触及改作风,即便将文字“反复推敲”、将文稿“千锤百炼”,不仅于事无补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改文风之所以成了老大难问题,根子往往就出在只盯文风不抓作风,把“改文风”狭隘地等同于“改文字”。

  改文风,不能仅仅停留在“改文字”“改文稿”层面,必须改之于心、改之于行,以作风之变推动文风之新。做到这一点,必须加强调查研究。有的同志习惯于“闷”在办公室当“文抄公”“剪刀手”,写文章、写材料东拼西凑、拾人牙慧,这样怎能写出言之有物、文风鲜活的文章呢?还有的同志总是把“十月怀胎”和“一朝分娩”颠倒过来,写文章、写材料经常是调查研究一两天、闭门造车十几天,这样写出的文章材料,虽然文字看上去精雕细琢,但内容读起来只能是凌空蹈虚。只有坚持“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把基层走遍、把民情吃透、把问题摸准,才能掌握真情实况、产生真情实感、得出真材实料,进而写出事业所需、群众爱读的好文章。

  改进文风,重在推动机关转变作风。干部个体的作风和文风,很大程度上会受单位的工作生态影响。营造有利于转作风改文风的政治生态、工作氛围,要严格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对机关单位工作运行机制、开展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来一次大起底、大整改,切实把精文简会减负、大兴调查研究、联系服务群众等作风要求落到实处,实打实解决文字“空卷”、文章“通胀”、文件“空转”问题。

  优作风、正学风、改文风,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好头、作表率,一方面,要带头多搞调查研究,多些亲自动笔,多讲实话实情。另一方面,鲜明树立用实干实绩实效说话的选人用人导向,让干部既当“笔杆子”、又当实干家,培养更多能干、能写、能讲的复合型干部,推动形成一级带一级、层层转作风改文风的良好氛围。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做大做强绿色发展引擎

    森林粮仓护航粮食安全,新能源汽车优化出行方案,绿色消费成为时尚潮流,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越来越壮大……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中国号巨轮的发展动能将更加强劲。[详细]

    11-18 11-11 人民日报 分享
  • “有意注意”与“有意忽略”

    人生要时时“有意注意”,国家发展何尝不是如此。一部五年规划史就是一部新中国的建设史、发展史,见证着“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实践伟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十五五”时期发展蓝图,让我们不懈努力、接续奋斗,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稳扎稳打向前进。[详细]

    11-18 10-11 人民日报 分享
  • 从“四本账”说说消费和浪费

    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把积极合理消费和反对铺张浪费结合起来,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同频共振,定能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详细]

    11-18 10-11 人民日报 分享
  • 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

    建设科技强国,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更好发挥科技的战略先导和根本支撑作用,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锐意改革、持续深耕,跑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创新“加速度”,中国式现代化的步伐不可阻挡。[详细]

    11-12 10-11 人民日报 分享
  • “伟大而浪漫”何以动人心弦

    “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就应该有雄心壮志。”没有奇思妙想,难以创新创造;没有雄心壮志,也难以开创奇迹。前行征途上,道不变、志不改、气不竭,多些砺剑长空的本领、多些气冲霄汉的勇毅,我们的事业定能蒸蒸日上。[详细]

    11-12 10-11 人民日报 分享
  • 年轻干部不妨多些“自找苦吃”

    年轻干部“自找苦吃”,既需要自身主动,也离不开组织“搭台赋能”。只有让吃苦者不吃亏、让有为者有位,才能让愿吃苦、能吃苦的年轻干部有平台、有奔头,进而激励和引导更多年轻干部立足本职岗位,甘当为民服务的“孺子牛”、创新发展的“拓荒牛”、艰苦奋斗的“老黄[详细]

    11-11 10-11 人民日报 分享
  • 打造数字合作的“上合样板”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领下,人类文明发展进入数字化、智能化交织推进的新阶段。随着数字经济迅猛发展,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维护国家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日益显现。如何在数字化浪潮中携手应对挑战、深化互利合作、增进人类福祉,成为各国必须回答的现实问[详细]

    11-11 10-11 人民日报 分享
  • 四个坐标看中国航天

    行不止者,虽远必臻。巧合的是,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中,70后、80后、90后一起出征,刚好构成了一个代际序列。航天代有才人出,宇宙探索无止境,中国航天的坐标将不断刷新。[详细]

    11-10 11-11 人民日报 分享
  • 标准出海 共赢致远

    标准是世界的“通用语言”。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并非中国产品、服务和标准走向世界的单向道,而是中国与世界深度互动、共享发展的过程。[详细]

    11-10 10-11 人民日报 分享
  • 以规划衔接绘就中国式现代化新图景

    《建议》提出的“强化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健全区域间规划统筹、产业协作、利益共享等机制”等部署,蕴含着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科学方法论,为各地区各部门以规划衔接赋能高质量发展、携手绘就中国式现代化壮丽图景提供了根本遵循。各地区各部门谋划“十五五[详细]

    11-10 10-11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