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牛乐耕
汪 洋
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在基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增强干部“服务群众本领”。对基层党员干部来说,干事创业往往不是干成惊天动地的“大工程”,更多是在做好看似平凡的“小项目”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基层党员干部要情系基层、心系百姓,练就敏锐洞察力、群众工作能力等“基本功”,赢得群众“真感情”。
服务基层、造福群众,体现在一针一线、柴米油盐的“微治理”“微服务”上。在老百姓眼里,脚上沾泥土、头顶带露珠的干部格外亲切。“时代楷模”黄文秀刚到广西乐业县百坭村就走访建档贫困户。一开始贫困户不让她进家门,一次不成她就去两次、三次;贫困户不在家,她就去田里,边帮他们干农活边聊天。大概用了两个月,黄文秀就绘制出一幅详细的“民情地图”,村民们逐渐接受了她,亲切地称她为文秀书记。党员干部做好基层的事、群众的事,首要的是放下架子、甩开膀子。不能坐在台上“教人做事”、在会议室里“照本宣科”,而是要和群众坐在一条凳子上拉家常,扎在田间地头和群众一起忙农活,这样才能拉近与群众距离、获得群众认可,找到工作突破口。
摸清群众担心什么、需要什么,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做好基层工作的“金钥匙”。种植大户大棚的产量不高、水产养殖的成活率过低、农产品销路打不开烂在地里……老百姓的这些“关键小事”就是基层党员干部的“顶天大事”。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要一家一户摸情况,决不能脱离群众需求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要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对于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不做“口头文章”躲躲闪闪、“书面应付”遮遮掩掩,要实事求是地将推动工作的进度、存在的困难、下一步的打算“亮出来”,以真诚换真心、以实干赢信任。
从事基层工作,有专业能力才能办实事、做好事。一方面,“专业”体现在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上。基层党员干部经常面对各种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只有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科学思维能力,才能迅速研判、妥善处理。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能为学习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提供支撑,为群众解难题找到更多好方法。
另一方面,“专业”体现在群众工作本领上,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跟群众说话的本领。要善讲“普通话”。宣传、解读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要精准到位,确保工作方向明、思路清。要说好“地方话”。明朝赵南星《笑赞》有一则“秀才买柴”的故事。秀才问:“其价几何?”卖柴人说了价钱。秀才又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卖柴人听不懂秀才的话,挑着柴便走了。这则故事值得我们深思。跟老百姓打交道,最忌打官腔、唱高调、掉书袋,这样不仅无法有效沟通,还会引起群众反感。基层干部要多说一些接地气、冒热气、有烟火气的话,把“书面政策”转化为“土味快板”,让老百姓听得进去、一听就懂。还要聊好“贴心话”。坚持走村入户倾听群众对乡村治理、产业发展、就业增收等方面的“牢骚话”“真心话”,在与群众的深入交流中做好政策宣传、解疑释惑的工作,成为群众心中的“自己人”,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责任编辑:牛乐耕
人生要时时“有意注意”,国家发展何尝不是如此。一部五年规划史就是一部新中国的建设史、发展史,见证着“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实践伟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十五五”时期发展蓝图,让我们不懈努力、接续奋斗,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稳扎稳打向前进。[详细]
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把积极合理消费和反对铺张浪费结合起来,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同频共振,定能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详细]
建设科技强国,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更好发挥科技的战略先导和根本支撑作用,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锐意改革、持续深耕,跑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创新“加速度”,中国式现代化的步伐不可阻挡。[详细]
“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就应该有雄心壮志。”没有奇思妙想,难以创新创造;没有雄心壮志,也难以开创奇迹。前行征途上,道不变、志不改、气不竭,多些砺剑长空的本领、多些气冲霄汉的勇毅,我们的事业定能蒸蒸日上。[详细]
年轻干部“自找苦吃”,既需要自身主动,也离不开组织“搭台赋能”。只有让吃苦者不吃亏、让有为者有位,才能让愿吃苦、能吃苦的年轻干部有平台、有奔头,进而激励和引导更多年轻干部立足本职岗位,甘当为民服务的“孺子牛”、创新发展的“拓荒牛”、艰苦奋斗的“老黄[详细]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领下,人类文明发展进入数字化、智能化交织推进的新阶段。随着数字经济迅猛发展,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维护国家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日益显现。如何在数字化浪潮中携手应对挑战、深化互利合作、增进人类福祉,成为各国必须回答的现实问[详细]
行不止者,虽远必臻。巧合的是,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中,70后、80后、90后一起出征,刚好构成了一个代际序列。航天代有才人出,宇宙探索无止境,中国航天的坐标将不断刷新。[详细]
标准是世界的“通用语言”。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并非中国产品、服务和标准走向世界的单向道,而是中国与世界深度互动、共享发展的过程。[详细]
《建议》提出的“强化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健全区域间规划统筹、产业协作、利益共享等机制”等部署,蕴含着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科学方法论,为各地区各部门以规划衔接赋能高质量发展、携手绘就中国式现代化壮丽图景提供了根本遵循。各地区各部门谋划“十五五[详细]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深刻把握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锚定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强高品质城市生活空间建设,持续提升城市宜居水平,让城市成为人人向往的美好家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