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之光

理论微信 新浪微博 山东手机报·移动客户端 大众网

供给侧改革需要久久为功

2016-02-03来源:大众日报作者:崔克明

□崔克明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传递出中央宏观调控思路转向的重要信号,以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必将成为我国“十三五”发展的主基调。

  加强供给侧改革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务实选择。2010年二季度以来,我国季度增长率已连续23个季度在波动中下行,去年三季度增速已经开始破7。背后的隐患是产能过剩、楼市库存、债务高企,更为严重的是工业企业盈利负增长已持续一年多时间。解决这些问题,再单纯依靠扩大投资等需求管理政策已于事无补,只会导致无效供给的产生,更使得经济结构越来越恶化,产能过剩雪上加霜,反映到股市上就是频现暴涨暴跌。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从供给侧发力,先通过大规模的减税等一系列改革降低成本,让企业活下来、可盈利,然后再通过技术创新、资产整合等内涵或外延式增长,提高效益,走出低谷。

  加强供给侧改革是改善供需结构的必然选择。“供需不匹配”,是理解“供给侧改革”最基本的动因。当下中国消费品供需正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失衡。一方面,传统的中低端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如衣服鞋帽玩具等消化不了,价格持续下滑;另一方面,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不足,越来越多的升级性消费需求外溢,众多消费者奔赴日本购买马桶盖就是例证。“供给侧改革”的根本任务,就是将资源要素从产能过剩、增长空间有限的产业中释放出来,转移到能提供中高端消费服务的朝阳产业中来。

  加强供给侧改革是强化经济持续增长动力的战略选择。从长期看,经济增长取决于潜在增长率,也就是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所以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仅靠需求侧的政策是不足的。必须通过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来提高潜在增长率,也就是改善供给侧。在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尽快以市场手段消化旧有存量,实现要素向创新领域的流动和配置,进而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和新需求的创造,引领经济长期走牛。

  推动供给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短期要尽快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大规模减税、放松垄断和行政管制,多方面降低对企业的供给约束;中期要通过市场化手段,让生产要素从那些供给成熟和供给老化的产业,尽快向新供给形成和新供给扩展阶段行业转移,更新供给结构;长期要减少对劳动、土地、资金、管理、技术等各生产要素的供给抑制,提高供给效率、降低供给成本,让五大财富源泉充分涌流,开启新一轮经济的上升周期。

  不同于凯恩斯主义短期刺激政策的立竿见影,供给侧改革是一项久久为功的中长期工程。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心胸、力排众议的勇气、不畏阵痛的定力,真正将供给革命进行到底,焕发企业勃勃生机,再铸经济熠熠辉煌。

初审编辑:牛乐耕

责任编辑:王雨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