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敢为人先的时代意蕴

2024-11-19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赵晋泰

  赵晋泰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在重庆考察时强调:“重庆要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今年10月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教育党员干部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开拓创新精神,锐意进取、善作善成。”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探索,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敢为人先的时代意蕴,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敢为人先意味着勇于打破常规,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为人先,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格,早已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成为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时期,面对党领导的以夺取城市为目标的武装起义相继失败的局面,党内仍有相当一些人继续坚持中国革命要以城市武装起义为中心的观点,这是照搬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经验的结果。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敢为人先,突破“城市中心论”束缚,创造性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中国革命正是循着这样一条正确道路走向胜利的。纵观党的奋斗史,正是凭着敢为人先的拼劲和闯劲,党和人民事业才能不断开辟新天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正是在敢为人先中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突进深水区、啃下硬骨头。比如,2018年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拉开大幕,这是党的历史上首次统筹进行党中央部门和国务院机构的重大改革。又如,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这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创新。再如,军队改革打破长期实行的四总部制,正师级以上机构减少200多个,人员精简1/3。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正是因为敢为人先,改革成色十足,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

  敢为人先体现为锐意进取的意志决心、开拓创新的奋进追求,应贯穿于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中。但在实践中,仍有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敢为人先的精神。有的人认为“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敢为人先就容易招致非议乃至受到打击,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习惯于亦步亦趋跟在人后,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党性不强、政绩观出现偏差,考虑个人得失多、考虑事业发展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许多卡点堵点问题和瓶颈制约亟待突破。广大党员干部唯有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以开拓者的姿态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争当排头兵、勇做先行者,才能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

  敢为人先是有风险的,不能期望每一项工作只成功不失败。更好激励党员干部敢为人先、担当作为,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旗帜鲜明为敢为人先者撑腰壮胆鼓劲,给消极避事者高悬“达摩克利斯之剑”,解除党员干部探索创新的后顾之忧,让他们真正能够放开手脚干事、甩开膀子创业。敢为人先也绝不是冒进蛮干,而是在科学分析后的大胆突破和创新,在冷静研究后的谋定而后动。谋划一项改革、部署一项工作,应在充分调研和试点的基础上形成决策,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完善,如此才能取得实效。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勇又有谋、有胆又有识,才能更好敢为人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是有贡献的。”探路者就是开路者,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为的就是铺就走得通、行得稳的康庄大道。有人把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比作孤勇者,而在改革的道路上、在为民造福的事业中,勇者不孤。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成一事莫留多憾

    个别党员干部干工作,为了解决一个问题,结果却导致出现另一个问题甚至一些更棘手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实事,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有后遗症,是否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详细]

    11-13 11-11 人民日报 分享
  • 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详细]

    11-13 11-11 人民日报 分享
  • 把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研究的鲜明主题

    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当今的中国。如何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过程中超越“古今中西之争”,将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体系化学理化,构建一套立足中国本土又拥抱世界的中国式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并能与海外学者和智库专家展开理性、有效[详细]

    11-11 17-11 人民日报 分享
  • 拓展学术视野 探索多元视角

    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与日俱增,期待中国对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发挥更大作用。在此背景下,不断推进世界中国学研究,必须不断拓展学术视野、探索多元视角。[详细]

    11-11 17-11 人民日报 分享
  • 教师要自觉追求教育家精神

    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广大教师不能辜负“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必须肩负起“‘梦之队’的筑梦人”的神圣责任。每一位教师都应把教育家精神作为自觉追求,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勇作燃灯者、争[详细]

    11-07 11-11 人民日报 分享
  • 改革开放是中国提供的重要全球公共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向全世界再次宣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展示了为实现目标愿景所作的系统谋划以及为之持续奋斗的重大举措。对正处于动荡变革时期的全球格局而言,这无[详细]

    11-07 10-11 人民日报 分享
  • 一垄一亩载民生

    寸土寸金关乎国计,一垄一亩承载民生。耕地保护,关系到十几亿人的饭碗问题,要常抓不懈,打好持久战。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牢不可破,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中国饭碗”必将端得更稳、成色更足。[详细]

    10-29 14-10 人民日报 分享
  • 积势蓄势,借势乘势

    强化错位分工和协同互补,发挥比较优势,就能找准在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实现扬长避短、培优增效[详细]

    10-29 14-10 人民日报 分享
  • 善用系统思维促发展

    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充分激发全社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系统思维聚合力,用系统方法谋全局,必能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在攻坚克难中长本领、出业绩。[详细]

    10-29 14-10 人民日报 分享
  • 沂蒙山上好风光

    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为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推动沂蒙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代代相传,让我们走进《沂蒙山小调》的诞生地——临沂市费县薛庄镇白石屋村,聆听《沂蒙山小调》的创作故事,感悟党和人民心连心的鱼水情深,凝聚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详细]

    10-23 11-10 大众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