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与大道理

2024-11-25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盛玉雷

  盛玉雷

  “当下‘从钱凯到上海’已经成为秘鲁流行语”“这里的人民亲切地称呼中国人为‘老乡’”“这里的中餐馆叫做‘吃饭’”……在秘鲁访问,习近平主席讲述两国人民感情相连、心灵相通的故事,阐释中国愿同广大发展中国家携手实现现代化的道理,引发广泛共鸣。

  以文载道,方能致远。把握好小故事与大道理的关系,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方法。

  爱听故事是人的天性,会讲故事是人的天赋。从竹简到绢帛再到壁画,乃至今天的书纸、影像、舞台……故事的载体在更新,但好故事的标准变化不大。历史故事要口耳相传,时代故事要脍炙人口,都需要提供充足的信息增量、情感增量或者价值增量,如此才有了引人入胜的内核。所以,讲好故事,不能不讲道理。

  道理往往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如果是从道理到道理,就容易陷入空对空,导致晦涩难明,难以吸引人。要把道理讲清楚、讲透彻,就必须经历形象化的过程,诉诸情感产生共情,进而引发共鸣,形成共识。故事,通俗而鲜活,恰恰可以明理、载道、融情,人们常说,“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所以,讲通道理,不能不讲故事。

  只有当“小故事”与“大道理”实现深度融合,才能达到入情入理、情理交融的境界,实现“理性的说服”和“感性的认同”。

  “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发人深省。如果说“做好中国的事情”,是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这些“大道理”,化为气象万千的现代化图景;那“讲好中国的故事”,就是用群众可亲可感的“小故事”,去印证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

  讲好故事,事半功倍。这不仅仅是对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要求,也应该成为广大党员、干部需要掌握的“几把刷子”之一。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求讲好改革的大道理,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善于从群众的眼前事、身边事出发,去做群众工作,更容易入脑入心。讲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解读好政策和文件,也要和人们一起数一数蓝天数多了多少、看一看眼前的绿水青山。讲医疗卫生改革,要分析好指标和趋势,也要实打实跟群众一道算算自家账,看省下多少钱、多少时间,更让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深。

  把改革举措落实到群众中、实践中,就要摆脱用术语解释术语、以文件落实文件的做法,坚定地沉下去、扎进去,在广阔的、火热的实践中发现故事、提炼故事、讲好故事,把深邃的道理融进去、讲出来,从而引导群众、组织群众,汇聚起推动改革的强大力量。

  今天的中国,是充满精彩故事的中国。我们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也要对身边人讲好自己的故事;要把已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故事讲好,更要用实干和担当去续写新的故事。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去书写故事,去讲好故事,每一个人都是时代故事的主角。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始终坚守守正创新这一重大原则

    推动改革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取得新突破新成效。加强前瞻性研究,使制定的规划和政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详细]

    11-21 16-11 人民日报 分享
  • 狠抓当前与着眼长远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握好目标任务的长期性和阶段性,把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衔接起来,将谋划长远和干在当下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向前推进。[详细]

    11-21 10-11 人民日报 分享
  • 成一事莫留多憾

    个别党员干部干工作,为了解决一个问题,结果却导致出现另一个问题甚至一些更棘手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实事,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有后遗症,是否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详细]

    11-13 11-11 人民日报 分享
  • 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详细]

    11-13 11-11 人民日报 分享
  • 把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研究的鲜明主题

    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当今的中国。如何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过程中超越“古今中西之争”,将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体系化学理化,构建一套立足中国本土又拥抱世界的中国式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并能与海外学者和智库专家展开理性、有效[详细]

    11-11 17-11 人民日报 分享
  • 拓展学术视野 探索多元视角

    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与日俱增,期待中国对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发挥更大作用。在此背景下,不断推进世界中国学研究,必须不断拓展学术视野、探索多元视角。[详细]

    11-11 17-11 人民日报 分享
  • 教师要自觉追求教育家精神

    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广大教师不能辜负“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必须肩负起“‘梦之队’的筑梦人”的神圣责任。每一位教师都应把教育家精神作为自觉追求,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勇作燃灯者、争[详细]

    11-07 11-11 人民日报 分享
  • 改革开放是中国提供的重要全球公共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向全世界再次宣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展示了为实现目标愿景所作的系统谋划以及为之持续奋斗的重大举措。对正处于动荡变革时期的全球格局而言,这无[详细]

    11-07 10-11 人民日报 分享
  • 一垄一亩载民生

    寸土寸金关乎国计,一垄一亩承载民生。耕地保护,关系到十几亿人的饭碗问题,要常抓不懈,打好持久战。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牢不可破,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中国饭碗”必将端得更稳、成色更足。[详细]

    10-29 14-10 人民日报 分享
  • 积势蓄势,借势乘势

    强化错位分工和协同互补,发挥比较优势,就能找准在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实现扬长避短、培优增效[详细]

    10-29 14-10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