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牛乐耕
王 科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重要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作为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强调以科技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能够破解传统发展方式瓶颈,带动生产方式、产业形态等方面系统性变革,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与传统生产力主要依靠要素投入、依赖能源资源消耗的发展方式不同,新质生产力通过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技术与绿色技术深度融合等,重塑传统资源、能源、技术的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将大大推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加速迈进。我们要充分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意义,以新质生产力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加快培育新产业,多维度促进降碳减污。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产业,能够在生产端和治理端推动降碳减污,助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在生产端,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推动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产业迅速发展,有效控制污染物产生。比如,三峡乌兰察布新一代电网友好绿色电站示范项目采用风电、光伏发电与大规模储能技术相结合方式建设而成,2024年正式投运,年发电量约63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约2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过520万吨。在治理端,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促进节能技术与设备加速迭代,推动环境监测与治理产业、生态修复与保护产业发展。比如,一些地区在河流污染治理过程中,借助“大数据+AI+物联网”技术加强对污染物溯源管理,为环境执法精准定时、精准定位提供助力。为此,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多维度促进降碳减污。
加快发展新模式,多领域助力绿色发展。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与农业、制造业、生态保护、医疗等领域进行深度融合,能够创造出新的服务和商业模式,多领域助力低碳发展。比如,发展“人工智能+农业”,运用物联网技术、遥感技术等监测作物生长状况,既能够实现精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又能够有效控制农业污染;发展“人工智能+生态保护”,充分运用卫星遥感、图像识别等新技术对森林、草原、湿地等区域开展智能监测,将为生态系统保护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形成生态保护新模式。为此,要以人工智能为着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增强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体系,以新模式助力绿色发展。
加快形成新动能,多途径增添绿色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加强能源资源管理、推进资源循环利用、促进低碳技术广泛应用,打造清洁能源利用、低碳交通运输、零碳建筑居住等场景。这有助于加快形成推动绿色发展的新动能,助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交通运输行业为例,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行业,交通运输行业也是国家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之一。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能源、5G、互联网、半导体等多个赛道,产业链长、关联度高、附加值大,不仅有助于减少交通运输行业的碳排放,也具有显著经济效益。为此,要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等政策,积极推动我国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新动能。
(作者为北京理工大学国家安全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责任编辑:牛乐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理论的产生,源泉只能是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动力只能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实践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极为丰富的素材,也为经济学者提供了[详细]
通识教育不基于功利性的价值取向,也不直接以职业应用为目的,但它在学生心中播撒下一粒粒种子,为他们未来发展注入了更多可能性、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办好通识教育,使学生将博学与精专相统一,增强发展后劲,必将为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更多助力。[详细]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村志是记录、传[详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作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内容并作出部署。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必须抓紧抓实抓好。[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时代,数字技术作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数字技术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内在驱动力,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确保[详细]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各民族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就必须坚守共同理想信念,不断增强文化认同,实现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团结奋斗。[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水资源问题考虑进去”。大力发展水循环经济,把发展建立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基础上,最大程度保障水资源安全,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尽最大努力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定能更好促进“人水和谐”,不断书写中华民族治水安[详细]
以法治护航,确保科普工作与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同步推进,新时代科普事业必将不断迈上新的台阶。[详细]
低空经济为什么如此受人关注呢?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一种新兴经济形态拓展了人们的想象边界,描绘了一幅关于未来发展的图景,让人们对“翅膀上的中国”充满期待。[详细]
2024年,我国经济面临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局面,对宏观调控形成巨大考验。特别是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党中央沉着应变,于9月下旬果断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使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经济明显回升。一揽子增量政策无论在力度、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