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牛乐耕
茅文婷
破与立是事物发展变革中的一对重要概念,体现对立统一的矛盾规律。正是在破与立的循环往复中,事物不断向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甚至产生负作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始终以清醒头脑把握好破与立的辩证法,对于破什么、立什么,如何破、如何立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确保改革因“得其法”而事半功倍。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破不是改弦易张,立也不是另起炉灶,破和立都要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来推进。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要始终牢牢立住。“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在根本的东西上必须守得住、有定力,是改革开放40多年实践给予我们的宝贵启示。
改革由问题倒逼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破和立的对象,不能盲目冲动地“随手拿来”,也不能为了标新立异而刻意选择,而要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突出矛盾问题去思考、去谋划。破市场壁垒、地方保护之弊,立全国统一大市场之制;破城乡二元结构之弊,立城乡融合发展之制;破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之弊,立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之制……只有聚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才能破得准、立得稳,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闯关夺隘、纵深推进。
如何破、如何立,要运用好系统思维。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如果单兵突进极有可能顾此失彼。处理破与立的关系,要注重不同领域改革以及同一领域改革不同方面的关联性和耦合性,掌握节奏步骤,搞好统筹协调。改革的破与立,要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把握好当前和长远、全局和局部、宏观和微观的关系,使不同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改革的破与立,要注意先立后破,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如果旧的体制破除了,新的体制还没建立起来,就会出现制度真空,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改革成效。改革的破与立,要做到“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
改革推进到今天,各种利益的平衡、各种关系的协调更难,多的是“硬骨头”和“急流险滩”,无论破还是立,都更考验改革者的智慧、勇气和担当。但办法总比困难多,近年来不少地方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勇于推进制度创新。坚持守正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在解决实践问题中深化理论创新、推进制度创新,就能释放改革的动能和活力。新征程上,我们要以“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的胆识勇气,以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责任担当,以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的坚定执着,把全面深化改革一步步向前推进,以破与立的变革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披荆斩棘、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牛乐耕
心中装着百姓,手中握有真理,脚踏人间正道,我们信心十足、力量十足。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认识“两个确立”是党和人民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坚定信念、强大底[详细]
新征程上,广大高校要勇担使命、贡献力量,努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竞争新优势、蓄积发展新动能。[详细]
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为传承弘扬沂蒙精神,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代代相传,今天,让我们走进“沂蒙红色堡垒村”——临沂市沂水县西墙峪村,感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凝聚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详细]
以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为发力点,以生态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为突破口,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创新链就能更好融合。[详细]
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详细]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沂蒙精神是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攻坚克难、踔厉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的新征程上,让我们大力弘扬和践行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把沂蒙精神这一丰厚的精神财富转化为团结奋斗、砥砺前行的强大力量。[详细]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能动主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人才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作[详细]
新征程上如何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是每一名党员都要回答好的重大课题。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也要求我们在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过程中注重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要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善于从中华优秀[详细]
金融服务,连着企业经营的“小生意”,牵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扩大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覆盖率、可得性和便利度,定能让金融资源有效转化为中小微企业的前进动能,更好为经营主体增信心、为经济发展添活力。[详细]
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必能以各民族大团结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为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更大贡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