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2025-01-10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孙利军  高金萍

  孙利军  高金萍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工作时,曾引述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苏区时期的一段话,“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决清除腐败毒瘤,永葆党的政治本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作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内容并作出部署。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必须抓紧抓实抓好。

  从加强理论武装做起。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行动上才能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思想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纯洁性的根本,道德高尚是领导干部做到清正廉洁的基础”,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把干净和担当、勤政和廉政统一起来”“用廉洁文化滋养身心”。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必须从加强理论武装做起。从一些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例中可以看出,许多人违法乱纪都是从背离初心使命、理想信念滑坡开始的。正是由于理论学习抓得不紧,遵规守纪的“螺丝帽”出现松动,把一瓶酒、一包烟、一张卡看成“礼尚往来”,把拿一点、收一点、要一点当作“人情世故”,最终积少成多、积重难返滑向贪污腐败的深渊。因此,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加强理论武装,提高党性觉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把遵规守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充分挖掘廉洁文化资源。2006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撰文指出:“我们的文化传统中包含了丰富的廉政文化理念和文化实践。”我国廉洁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廉者,政之本也”“吏不廉平,则治道衰”“廉耻,士君子之大节”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正道、正气的追求。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一项重要内容在于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文化资源。例如,福建省南平市纪委监委建立弘扬闽北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机制,打造环武夷山国家公园朱子廉洁文化带,创新制作“图、声、书、影”文化产品,让廉洁文化可学可悟。挖掘廉洁文化资源,重在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不断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文化资源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廉洁理念。

  提升廉洁文化传播力影响力。一种文化的影响力,既表现为内容方面的感染力,也体现为效果方面的传播力。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需要做好内容建设,多推出一些有内涵有温度、形式丰富的高品质文化产品,推动廉洁文化入脑入心,形成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例如,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四知太守》《刘勰断案》等传播廉洁文化的剧目广受欢迎,这些剧目演出把舞台搭在村民家门口,将节目送到群众身边,推动清廉文化深入人心。在湖南省邵阳市,祁剧、宝庆竹刻、滩头年画、花瑶呜哇山歌、武冈丝弦等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成为廉洁文化建设的载体,以更接地气的形式让廉洁文化在人们心中落地生根。还有一些地方积极推进廉洁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在数字化赋能、信息化管理中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传得更远、更广、更响。

  (作者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时代,数字技术作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数字技术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内在驱动力,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确保[详细]

    01-09 15-01 人民日报 分享
  • 同心同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各民族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就必须坚守共同理想信念,不断增强文化认同,实现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团结奋斗。[详细]

    01-09 15-01 人民日报 分享
  • 水循环经济大有可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水资源问题考虑进去”。大力发展水循环经济,把发展建立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基础上,最大程度保障水资源安全,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尽最大努力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定能更好促进“人水和谐”,不断书写中华民族治水安[详细]

    01-07 10-01 人民日报 分享
  • 让科普与创新比翼齐飞

    以法治护航,确保科普工作与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同步推进,新时代科普事业必将不断迈上新的台阶。[详细]

    01-07 10-01 人民日报 分享
  • 对“翅膀上的中国”充满期待

    低空经济为什么如此受人关注呢?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一种新兴经济形态拓展了人们的想象边界,描绘了一幅关于未来发展的图景,让人们对“翅膀上的中国”充满期待。[详细]

    01-02 15-01 人民日报 分享
  • 宏观调控的一次里程碑式出手

    2024年,我国经济面临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局面,对宏观调控形成巨大考验。特别是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党中央沉着应变,于9月下旬果断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使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经济明显回升。一揽子增量政策无论在力度、广[详细]

    01-02 15-01 人民日报 分享
  • 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贡献社会学力量

    构建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并不意味着封闭保守、排斥外来知识体系另搞一套,而是要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形成中国特色并增强主体性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不同文明互学互鉴。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详细]

    12-24 16-12 人民日报 分享
  • 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

    “枫桥经验”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创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几十年来,“枫桥经验”的内涵不断丰富,从社会治安领域扩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我国社会学界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典型,对[详细]

    12-24 16-12 人民日报 分享
  • “牵好头”也要“负好责”

    “牵头”,不仅是名义上的领衔,更意味着责任与担当。遗憾的是,一些牵头单位将“牵头”简化为“派任务、催落实、收成果”的机械流程,忽视了自身作为引领者、协调者的职责。更有甚者,一些牵头单位将配合部门视为单纯的执行者,自己置身事外,不愿承担责任,将“牵头[详细]

    12-20 15-12 人民日报 分享
  • 落差变势能,增长动力更强劲

    这就是超大规模市场的体量优势,回旋从容空间广;这就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叠加效应,优势互补潜力大。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发挥比较优势、缩小发展差距,培育新动能,必将打造出更多新的增长极,推动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加快形成。[详细]

    12-20 10-12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