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2024-07-17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刘 益

  刘 益

  发展文化产业契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等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七个着力”的重要要求,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更多动力和活力。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制度保障。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破除束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各地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优化文化产业发展市场环境,着力解决文化企业发展急难愁盼问题。加强市场监管和反垄断工作,健全文化产业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消除文化产业发展的各种壁垒。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拓展国际市场,优化文化企业的对外开放环境,推动文化企业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文化企业国际影响力。

  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增强发展动力。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对于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当前,云计算、大数据为文化产业提供了精准的市场分析和用户画像,人工智能在内容策划、个性化推荐、剪辑制作等方面展现技术优势,虚拟现实技术为文物修复和展示提供了有力工具。这些技术的应用拓展了文化消费的新场景,也使文化产品的呈现形式更加多样化、更具互动性。如故宫博物院推出的端门数字馆,通过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语音图像识别等技术,为参观者提供了穿越时空游览故宫的沉浸式体验。我们要抓住数字技术发展机遇,深化数字技术应用,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促进文化产业与前沿科技产业双向赋能,以科技提升文化产品创意能力和表现力,挖掘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塑造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

  培育新型业态,打造高端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传统文化产业主要局限于文化产品的生产、加工和传播等环节,一些环节附加值较低。要以数字文化产业为引领,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形成高端化文化产业体系。可以通过跨界合作、产业协同等方式,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比如,文化产业与旅游深度融合,构建出文创产品、研学旅游、文博旅游、非遗旅游等多元共生的文旅融合新业态。随着科技发展,数字文化、网络文化、元宇宙书店等新兴文化领域不断涌现,文化产业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当前,需要及时关注新兴文化领域发展趋势,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支持其健康发展。积极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推动网络文学、影视剧、数字音乐等走出国门,以优秀文化产品更好讲述中国故事。

  完善人才政策,建强人才队伍。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在数字化、智能化浪潮下,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具备多种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要加大数字人才的引进力度,吸引数据分析师、数据训练师、数字研发人才等进入文化产业,采用多种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实现内容创作、创意设计等文化领域人才的精准招引。优化文化产业人才培育体系,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文化企业合作,根据产业需要优化课程设置,使教育培训内容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完善以价值贡献为导向的高层次文化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高水平科研成果转化的奖励力度,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作者为北京印刷学院教授)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

    改革永远在路上,改革之路无坦途。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形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就一定能谱写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壮美篇章。[详细]

    07-17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
  • 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

    唯有始终保持锐意进取、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坚持用改革开放这个重要法宝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奋力写好改革的时代新篇,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披荆斩棘、一往无前。[详细]

    07-16 15-07 人民日报 分享
  • 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

    营商环境像个大磁场,哪里营商环境好,资金就往哪里投,企业就往哪里落,人才就往哪里流。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是个长期工程。坚持久久为功,一个一个问题去解决,一项一项制度去完善,共同营造尊商重商亲商安商的浓厚氛围,定能让云岭大地长出更多吸引“金凤凰”的“梧[详细]

    07-05 10-07 人民日报 分享
  • 理论强才能底气足

    心中装着百姓,手中握有真理,脚踏人间正道,我们信心十足、力量十足。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认识“两个确立”是党和人民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坚定信念、强大底[详细]

    06-25 15-06 人民日报 分享
  • 助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征程上,广大高校要勇担使命、贡献力量,努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竞争新优势、蓄积发展新动能。[详细]

    06-25 15-06 人民日报 分享
  • 西墙峪:山纵好后勤

    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为传承弘扬沂蒙精神,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代代相传,今天,让我们走进“沂蒙红色堡垒村”——临沂市沂水县西墙峪村,感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凝聚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详细]

    06-19 15-06 大众网 分享
  • 点“废”成金,畅通低碳循环

    以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为发力点,以生态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为突破口,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创新链就能更好融合。[详细]

    06-11 10-06 人民日报 分享
  • 为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担当作为

    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详细]

    06-11 17-06 人民日报 分享
  • 学习时间|用好沂蒙精神这个传家宝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沂蒙精神是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攻坚克难、踔厉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的新征程上,让我们大力弘扬和践行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把沂蒙精神这一丰厚的精神财富转化为团结奋斗、砥砺前行的强大力量。[详细]

    06-08 16-06 大众网 分享
  • 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根基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能动主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人才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作[详细]

    05-29 11-05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