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之光

理论微信 新浪微博 山东手机报·移动客户端 大众网

大众网>首页>经济社会

提高经济与环境质量内在一致性

2017-02-15来源:经济日报作者:胡桓平、刘荔彬、骆芳

  作者:胡桓平、刘荔彬、骆芳

  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看似是对立的,但在根本上是统一的。陈吉宁部长指出,抓环境保护就是抓经济质量,就是抓可持续发展。好的经济质量和好的环境质量内在是一致的,必须更加重视生态环境对发展的约束,把环境保护真正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下决心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空间布局,把生态环保培育成新的发展优势。

  所有经济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占用土地、消耗矿产等资源,本质上都是改变自然状态,形成人工系统。如果以产品为中心,那么经济建设更加注重消费品的制造、流通和使用,以满足人们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方面的需求,其主要特征是消费品丰富,交易频繁,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的。其结果是各类垃圾越来越多,资源逐渐走向枯竭。而高品质的经济建设应是尊重环境,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的,不仅要依靠自然获得资源,同时要考虑如何回馈自然,修复对自然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以产品为中心的经济建设只是一个完成了一半或者说是大部分工程的开环结构。而环境友好的经济建设是闭环的,既向自然索取,又通过各种保护手段,尽量降低对自然的干扰,因而是可持续的。

  要实现经济质量与环境质量的内在统一,关键在于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污染治理。资源一旦循环起来,反复利用,就能减少消耗,对自然的索取强度就会相应下降。有针对性地治理污染,就会尽可能维持自然原貌,保护蓝天绿水青山。只重视经济建设,着眼于使投资获得高回报,而置环境影响于不顾,必然使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并最终导致不良社会反应。

  当前,抓生产的要抓环保,抓建设的要抓环保,不仅是一种理念宣示,更要落实到资金投入上。环保产业是让经济建设闭环的重要支柱,但由于治理污染要消耗生产环节所获得的利润,在执法不严的情况下,这一产业的潜力没有被充分发掘出来。投入的不够,既阻碍了技术进步,产业规模也没有达到理想状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在巩固产品生产的基础上,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投入,把缺失的那一半环补回来,达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双赢效果。

  优化产业布局大有可为。为集中治污,应鼓励相应产业集群发展,但单位国土面积的环境容量是有限的,聚集度太高,超过污染负荷了,也要下决心做减法,迁出部分企业。同时,产业过于聚集,还会带来人口迁徙、生存压力大、社会管理困难等一系列次生问题,宜在不同管理层级进行合理调配,优化产业布局。对发展已达到成熟状态的部分地区,应采取企业和就业人员渐次向中西部转移的瘦身策略。

  要达到经济质量和环境质量的内在统一,关键是找到合适的平衡点,那就是每个生产企业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制造产品,把对生态的破坏降到最低。同时,所在地的企业总规模又控制在环境容量以内。这种相互适应的情况在国外很普遍,但国内有些地方打破了这种平衡。当前,有必要多管齐下,一个网格、一个网格地进行梳理,使网格内的经济规模与环境容量相匹配。这需要适当调整政绩观,以环境质量达标考核倒逼经济总量优化。

  自然界对人类活动的干扰是有一定抵抗力的,只要不突破发展的极限,环境质量和经济质量就能统一起来。技术进步已使污染治理设施具有较强的净化能力,只要充分发挥环保产业的优势,使产品生产与污染防治并重,生态文明建设就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初审编辑:牛乐耕

责任编辑:李士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