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乡村消费市场和要素市场潜能

2023-03-01  来源: 学习时报 作者: 涂圣伟

  乡村是一个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与城镇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在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各自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充分发挥乡村作为消费市场和要素市场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增强城乡经济联系,畅通城乡经济循环。这是对新时代乡村功能作出的新定位,指明了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的方向,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健全乡村消费市场、要素市场具有必然性和必要性

  在现代化进程中,城的比重上升,乡的比重下降;非农产业比重上升,农业比重下降,是一个普遍性趋向。部分国家由此忽视乡村建设,最终导致城兴乡衰、经济停滞、社会动荡,现代化进程严重受阻。与此不同,我国是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目前仍有近5亿人居住在乡村,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超过20%。未来即便城镇化进入比较成熟稳定阶段,依然会有数亿人居住在乡村、依靠农业获得基本收入,地域广阔的乡村、规模巨大的农村居民整体迈向现代化,这在全球范围内也没有先例,必然对国民经济和现代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尽管以农业增加值比重衡量的直接经济贡献下降,但不论是当前还是将来,乡村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重要促进作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过程,将是一个城乡共生并存、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过程。当然,乡村功能和实现方式在不同发展阶段也有所不同。

  乡村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长期以来,乡村更多以居住单元形态存在,农业主要以生产功能为主。在城乡功能体系中,乡村主要保障食物生产,为工业化、城镇化供应资源要素,以及为农民工在城乡“可进可退”提供回旋空间,进而扮演着劳动力蓄水池和社会稳定器角色,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不强、融合循环存在诸多堵点。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畅通经济循环,而城乡经济循环畅通具有基础性作用。如果不从根本上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打通城乡间的循环,国内经济大循环就很难真正畅通起来。构建城乡经济良性循环,客观上要求乡村从过去的产品供给和资源要素供应角色,向新消费空间、文化传承、生态建设、要素优化配置的综合载体转变。适应新时代乡村功能的变化,需要充分发挥乡村作为消费市场和要素市场的重要作用。

  乡村作为消费市场,其作用不仅体现为消费规模扩张对总体消费增长的贡献,也在于其本身就是一个与城市不同的差异化消费场域,对城乡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循环具有不同的牵引作用。特别是数字经济条件下,城乡消费梯级差异呈现逐渐拉平趋势,乡村消费市场衍生出不同特点和模式,已经不再是城市过剩或过时产品的销售场所。乡村作为要素市场,对优化农业部门要素配置和改善城乡要素交换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前者有利于推动农业效率变革以及工农业部门之间劳动生产率的收敛,后者对改善城乡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作用。

  乡村消费市场和要素市场建设存在短板

  事实上,乡村是公认最早引入市场机制的领域,农民率先进入市场,市场化一直引领着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作为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市场体系,从无到有、逐步完善。从消费方面看,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农村物流体系和商业设施不断完善,城乡消费市场的联系不断增强,乡村消费潜力持续释放。2022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达到5928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6632元,增速连续多年超过城镇居民。从要素方面看,随着农村产权制度和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土地、劳动力、金融等市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城乡要素结构性错配局面已经大为改观,进而带来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和农民收入增长。

  客观来看,相比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农村消费市场和要素市场建设明显滞后,乡村作为消费市场和要素市场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从消费市场看,通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等一系列举措,我国乡村消费市场培育取得一定成效,但市场整体水平依然不高,系统性、完整性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包括县乡村一体化商业网络、乡村消费基础设施、适合乡村市场的消费品开发、乡村消费环境等还存在不少短板,农村消费成本较高,消费便利化水平和消费品质尚待提升。

  从要素市场看,要素市场化配置存在诸多障碍,要素市场发展还很不完善、不充分。尽管我国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流动格局已经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善,更多资源要素开始向乡村汇聚,但由于制度性障碍没有根本破除,农村各类要素市场发育普遍滞后,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导致要素价格难以真实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制约了城乡要素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进行平等交换和优化配置。突出表现为城乡土地产权的二元并立、市场进入不平等、价格扭曲等问题,影响到乡村振兴和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着力培育乡村消费市场和要素市场

  不论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还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农村市场化建设都是不可逾越的过程。充分发挥乡村作为消费市场和要素市场的重要作用,必须加快乡村市场化建设进程,健全乡村市场体系,促进城乡市场一体化发展。

  一是全面激活乡村消费市场。过去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扩大农村消费的政策具有短期性、工具性、应急性、外生性等特点,主要是应对危机冲击的短期需求侧管理政策,供给结构改善和收入分配没有完全跟进,影响到政策效果的持续性。培育乡村消费市场,需要着眼改善农村居民消费品质,强化消费补贴政策的应用,更加重视提升供给体系对乡村消费的适配性,大力开发适合乡村市场的消费品,优化乡村生活服务供给。同时,建立分级分类投入机制,健全乡村消费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网络,并从加强消费品流通、改善消费环境、创新消费业态和模式、强化金融支持等方面,推进乡村消费市场增量提质。

  二是系统培育乡村要素市场。要素市场体系建设具有基础性影响,牵涉的问题十分广泛和复杂,而且不同要素的属性和市场化程度存在差异,因此乡村要素市场培育必然是一个分类逐步推进的过程。为此,要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在建设城乡统一的土地和劳动力市场上取得新突破,让城乡劳动力流动与土地要素再配置同步起来;加快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利性和有效性,探索推进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同时,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要素市场基础制度,健全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三是强化县城的重要载体作用。县城是城乡经济循环的交汇点,对扩大乡村消费、畅通城乡要素流动都有重要作用。培育乡村消费市场要从县域入手,发挥县城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作用,建立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商业体系,改善县域消费环境,打造消费服务新模式新场景,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同时,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在县域率先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促进发展要素、各类服务更多下乡,提高城乡要素配置效率。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李士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