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2025-01-03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田  轩

  田  轩

  扩大内需是稳增长的当务之急,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长远之策

  当前,内需不足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基于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精准研判,前不久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并将其列为2025年九大重点任务之首。

  从过去的“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到“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体现出对经济发展形势更为深刻的把握。扩大内需是稳增长的当务之急,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长远之策。在国际经济格局深度调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国内市场是经济稳定增长的根基和底气所在。我国拥有庞大的人口规模、不断壮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以及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内需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然而,将这些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增长动力,必须有全方位的战略布局和切实有效的政策举措。

  政策协同发力,是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保障。财政政策从“积极”迈向“更加积极”,货币政策从“稳健”转为“适度宽松”,二者紧密配合,共同为扩大内需注入强大动力。财政政策通过提高赤字率、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等手段,优化支出结构,将支出向民生领域倾斜,有助于带动相关产业投资,创造就业机会,提升居民收入,促进消费增长。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将更好激发企业投资活力,稳定市场预期,为消费和投资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消费深度挖潜,是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驱动。一方面,要从根本上解决消费动力问题。比如,实施重点领域、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确保重点群体稳定就业,为居民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提高消费意愿;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消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提升消费供给质量,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在挖掘传统消费潜力基础上培育数字、绿色、文旅消费等新兴消费业态。

  投资提质增效,是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支撑。这就需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规模和效益,确保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弱项。同时,引导投资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民生领域等倾斜,提高投资的效率和可持续性。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和投资增长点。此外,还要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打破各种隐性壁垒,拓宽民间投资渠道,让民间资本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居民齐心协力、共同推进。从政策协同、消费升级、投资增效、信心提振等多方面努力,促进经济增长稳、就业稳和物价合理回升,我国经济必能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阔步前行。

  (作者为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对“翅膀上的中国”充满期待

    低空经济为什么如此受人关注呢?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一种新兴经济形态拓展了人们的想象边界,描绘了一幅关于未来发展的图景,让人们对“翅膀上的中国”充满期待。[详细]

    01-02 15-01 人民日报 分享
  • 宏观调控的一次里程碑式出手

    2024年,我国经济面临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局面,对宏观调控形成巨大考验。特别是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党中央沉着应变,于9月下旬果断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使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经济明显回升。一揽子增量政策无论在力度、广[详细]

    01-02 15-01 人民日报 分享
  • 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贡献社会学力量

    构建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并不意味着封闭保守、排斥外来知识体系另搞一套,而是要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形成中国特色并增强主体性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不同文明互学互鉴。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详细]

    12-24 16-12 人民日报 分享
  • 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

    “枫桥经验”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创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几十年来,“枫桥经验”的内涵不断丰富,从社会治安领域扩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我国社会学界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典型,对[详细]

    12-24 16-12 人民日报 分享
  • “牵好头”也要“负好责”

    “牵头”,不仅是名义上的领衔,更意味着责任与担当。遗憾的是,一些牵头单位将“牵头”简化为“派任务、催落实、收成果”的机械流程,忽视了自身作为引领者、协调者的职责。更有甚者,一些牵头单位将配合部门视为单纯的执行者,自己置身事外,不愿承担责任,将“牵头[详细]

    12-20 15-12 人民日报 分享
  • 落差变势能,增长动力更强劲

    这就是超大规模市场的体量优势,回旋从容空间广;这就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叠加效应,优势互补潜力大。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发挥比较优势、缩小发展差距,培育新动能,必将打造出更多新的增长极,推动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加快形成。[详细]

    12-20 10-12 人民日报 分享
  • 以制度型开放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在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征程上,制度型开放必将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详细]

    12-16 16-12 学习时报 分享
  • 深入领会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只有按照规律行事,才能取得更好的工作实效和成绩。五个“必须统筹”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规律性认识,要牢牢把握。学习好、领会好、运用好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用科学方法谋划和推进经济工作,我们定能掌握发展主动、做到行稳致远。[详细]

    12-16 15-12 人民日报 分享
  • 确保人工智能始终是“朋友”

    无论人工智能发展到何种程度,它都源自人类的设计,都是人类智慧的延伸。人工智能代劳得越来越多、变得越来越智慧,我们必须做好防范,确保它始终是“朋友”。[详细]

    12-13 17-12 人民日报 分享
  • 党员干部的角色

    “我是离开最晚的那一个,我是开工最早的那一个,我是想到自己最少的那一个,我是坚守到最后的那一个,我是行动最快的那一个,我是牵挂大家最多的那一个……”搞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详细]

    12-13 16-12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