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红色资源魅力

2025-01-02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陈 勐

  陈 勐

  一件件革命文物,是光辉历史的实物见证,承载着革命传统、红色基因。据统计,我国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37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随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创新开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时不我待,数字技术大有可为。

  运用数字技术,能助力革命文物的动态化保护和精细化管理。基于物联网、北斗等技术,陕西延安杨家岭开发数字孪生预防性保护系统,构建起虚实互联的三维系统,实时观测地基沉降、墙体歪闪、温湿度变化等,实现革命旧址的动态监测、风险评估和险情预防。实践表明,借助新技术手段,对遗址、遗迹进行数据采集和测量建模,有利于夯实保护基础、提高保护效能。

  善用数字技术,打造跨地域、全方位和高精度的展陈,可以为观众呈现更直观生动的效果。在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小到红军战士的面孔、着装和身影,大到长征途中的山川河流、战斗场景,均实现了数字化再现。多元化的展陈方式,使参观者身临其境地感知革命岁月,为数字时代讲好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支撑。通过全息影像、虚拟现实、三维动画等数字化手段,形象化、立体化呈现历史场景、故事细节,有利于增进受众的情感共鸣和身份认同。

  从文旅高质量发展的角度看,数字技术有助于促进红色旅游转型升级。“好客山东云游齐鲁”智慧文旅平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时统计客流量、经营情况等相关数据,为沂蒙山旅游区等红色旅游景区的运营管理提供参考。巧用数字技术,红色旅游景区可以打造革命文物的数字化体验与服务矩阵,把看文物展览升级为一场深度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还能打通知识体系、传播媒介和教育场景,拓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红色研学、思政课程,进而促进高校“大思政课”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山东建筑大学依托土建类学科优势和建筑遗产保护特色方向,开展乡村革命旧址的田野调查、现场授课和数字再现,帮助学生领会不畏险阻、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数字化教学场域让学生近距离、全方位领悟光辉的革命岁月,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

  红色资源是历久弥新的宝贵资源,数字技术蕴藏着前所未有的活力。进一步挖掘数字技术潜力、释放红色资源魅力,定能实现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的双赢,让更多人更好感知历史、理解文化、传承文明。

  (作者为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研究员)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贡献社会学力量

    构建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并不意味着封闭保守、排斥外来知识体系另搞一套,而是要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形成中国特色并增强主体性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不同文明互学互鉴。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详细]

    12-24 16-12 人民日报 分享
  • 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

    “枫桥经验”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创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几十年来,“枫桥经验”的内涵不断丰富,从社会治安领域扩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我国社会学界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典型,对[详细]

    12-24 16-12 人民日报 分享
  • “牵好头”也要“负好责”

    “牵头”,不仅是名义上的领衔,更意味着责任与担当。遗憾的是,一些牵头单位将“牵头”简化为“派任务、催落实、收成果”的机械流程,忽视了自身作为引领者、协调者的职责。更有甚者,一些牵头单位将配合部门视为单纯的执行者,自己置身事外,不愿承担责任,将“牵头[详细]

    12-20 15-12 人民日报 分享
  • 落差变势能,增长动力更强劲

    这就是超大规模市场的体量优势,回旋从容空间广;这就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叠加效应,优势互补潜力大。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发挥比较优势、缩小发展差距,培育新动能,必将打造出更多新的增长极,推动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加快形成。[详细]

    12-20 10-12 人民日报 分享
  • 以制度型开放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在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征程上,制度型开放必将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详细]

    12-16 16-12 学习时报 分享
  • 深入领会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只有按照规律行事,才能取得更好的工作实效和成绩。五个“必须统筹”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规律性认识,要牢牢把握。学习好、领会好、运用好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用科学方法谋划和推进经济工作,我们定能掌握发展主动、做到行稳致远。[详细]

    12-16 15-12 人民日报 分享
  • 确保人工智能始终是“朋友”

    无论人工智能发展到何种程度,它都源自人类的设计,都是人类智慧的延伸。人工智能代劳得越来越多、变得越来越智慧,我们必须做好防范,确保它始终是“朋友”。[详细]

    12-13 17-12 人民日报 分享
  • 党员干部的角色

    “我是离开最晚的那一个,我是开工最早的那一个,我是想到自己最少的那一个,我是坚守到最后的那一个,我是行动最快的那一个,我是牵挂大家最多的那一个……”搞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详细]

    12-13 16-12 人民日报 分享
  • 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文化力量

    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表明,文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战略部署,不断提升文化的思想引领力、知识创造力、生产供给力、国际传播力,为经济社会[详细]

    12-05 14-12 人民日报 分享
  • “该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改”

    守正就不会迷失方向,创新就不会停滞不前。坚持守正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把不能改的坚决守住,破立并举、先立后破,必能激发改革的强大活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详细]

    12-05 14-12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