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耗变低碳,发展效益再提升

2024-12-24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周珊珊

  周珊珊

  绿色技术“上新”,绿色产业“焕新”,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能够催生新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绿色消费引领绿色转型,以绿色产品满足绿色需求,推动绿色消费与绿色生产互相促进,就能形成绿色发展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煤炭能变成啥?在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一块块煤炭经过加工变成聚乙醇酸可降解材料。这种材料做成骨钉植入人体,能够逐渐降解,解决了传统材料需二次手术取出的问题。而且,与传统聚烯烃塑料相比,生产这种新材料的成本接近,但煤耗可降低约50%,二氧化碳排放可降低约65%,工业增加值增加2至3倍。两降一增,凸显其市场竞争力和环保效益。

  往上游看,开采更绿色;往下游看,利用更高效,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映照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培育壮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

  翻开今年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为代表的绿色产业继续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2.1亿千瓦,同比增长21%,占电力新增装机的86%……在保持稳定增长基础上,我国经济结构在优化、质量在提升、效益在增强。

  向绿转型,传统优势产业降能耗、提能效,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从行业看,今年前三季度,钢铁行业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极致能效工程,截至10月8日,114家企业全过程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同时,焦化、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也全面展开,生产过程更加清洁、高效,焕发出新活力。

  从全局看,今年前三季度,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初步测算,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降幅比上半年扩大0.8个百分点。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绿色低碳转型扎实推进。

  向绿而行、追绿逐新,新质生产力成势处,高质量发展动力足。

  福建莆田,全球首座风渔融合浮式平台投产,满功率运行一天可发电9.6万千瓦时,一个养殖周期鱼品收入可达到数百万元,绿色能源与蓝色粮仓“牵手”共赢。

  北新建材天津工厂,“吃进”黄色脱硫石膏,“吐出”洁白石膏板,每年可帮助燃煤电厂消纳脱硫石膏近30万吨,节约100余亩堆存土地。绿色技术“上新”,绿色产业“焕新”,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能够催生新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产业链各环节,能够以更少的资源能源消耗、更低的碳排放和污染排放实现更高质量的价值创造。

  云南安宁产业园区,之所以能成为省内首批创建的“零碳园区”之一,除了做好持续降碳减排、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的“减法”,也在于很重视聚链成势的“加法”。园区聚焦新能源电池产业,吸引头部企业集聚,同时积极推进绿色供应链管理,把园区企业副产的磷酸、氟化锂、石油焦等,用于新能源电池的原料供给。协同推进产业绿色高端化、多能互补高效化,就近供应、闭路循环,能实现“增收”与“增绿”双赢。

  绿色转型,不仅在生产模式,也在消费模式。家用电器选择更节能的产品,旅游出行选择更低碳的方式,快递外卖选择更环保的包装和服务……更多消费者主动拥抱绿色产品,得益于绿色发展共识的形成,也有赖于绿色技术的持续创新。以绿色消费引领绿色转型,以绿色产品满足绿色需求,推动绿色消费与绿色生产互相促进,就能形成绿色发展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明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其中之一就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我们定能更好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牵好头”也要“负好责”

    “牵头”,不仅是名义上的领衔,更意味着责任与担当。遗憾的是,一些牵头单位将“牵头”简化为“派任务、催落实、收成果”的机械流程,忽视了自身作为引领者、协调者的职责。更有甚者,一些牵头单位将配合部门视为单纯的执行者,自己置身事外,不愿承担责任,将“牵头[详细]

    12-20 15-12 人民日报 分享
  • 落差变势能,增长动力更强劲

    这就是超大规模市场的体量优势,回旋从容空间广;这就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叠加效应,优势互补潜力大。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发挥比较优势、缩小发展差距,培育新动能,必将打造出更多新的增长极,推动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加快形成。[详细]

    12-20 10-12 人民日报 分享
  • 以制度型开放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在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征程上,制度型开放必将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详细]

    12-16 16-12 学习时报 分享
  • 深入领会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只有按照规律行事,才能取得更好的工作实效和成绩。五个“必须统筹”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规律性认识,要牢牢把握。学习好、领会好、运用好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用科学方法谋划和推进经济工作,我们定能掌握发展主动、做到行稳致远。[详细]

    12-16 15-12 人民日报 分享
  • 确保人工智能始终是“朋友”

    无论人工智能发展到何种程度,它都源自人类的设计,都是人类智慧的延伸。人工智能代劳得越来越多、变得越来越智慧,我们必须做好防范,确保它始终是“朋友”。[详细]

    12-13 17-12 人民日报 分享
  • 党员干部的角色

    “我是离开最晚的那一个,我是开工最早的那一个,我是想到自己最少的那一个,我是坚守到最后的那一个,我是行动最快的那一个,我是牵挂大家最多的那一个……”搞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详细]

    12-13 16-12 人民日报 分享
  • 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文化力量

    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表明,文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战略部署,不断提升文化的思想引领力、知识创造力、生产供给力、国际传播力,为经济社会[详细]

    12-05 14-12 人民日报 分享
  • “该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改”

    守正就不会迷失方向,创新就不会停滞不前。坚持守正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把不能改的坚决守住,破立并举、先立后破,必能激发改革的强大活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详细]

    12-05 14-12 人民日报 分享
  • 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详细]

    11-26 14-11 人民日报 分享
  • “拍蝇”不手软 反腐惠民生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增进基层党员干部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在社会上积极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有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详细]

    11-25 16-11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