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牛乐耕
陆晨燕
【关键词】司法救助制度
【事件】今年是我国司法救助制度实施十周年。十年间,我国司法救助制度从无到有、不断健全,为因案致贫、因案致困的群众提供辅助性救济,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人民群众撑起了一把“暖心伞”。
【点评】
“我有了开始新生活的希望!”收到司法救助金后,云南建水的王先生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此前,身患残疾的他因司法案件中经济帮助费落实困难而陷入困境。法有尺度,亦有温度,当地人民法院干警了解情况后伸出援手,为他申请了司法救助,解了燃眉之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司法机关要做到案结事了、群众满意,就需要将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贯穿于案件办理的全过程。2014年,《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见(试行)》印发,明确对遭受犯罪侵害或民事侵权,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有效赔偿的当事人,采取辅助性救济措施。经过十年的探索优化,司法救助制度不断完善,将为困难群众送去更多温暖。
实现应救即救、应救尽救,让暖心保障最大限度覆盖所需群众,需要健全主动发现机制。在重庆,人民法院研发司法救助智审平台,实现司法救助案件启动、困难情况核实、救助资金发放等全流程网上办理;在浙江磐安,检察院构建大数据模型,助力实现救助线索的智能筛选和救助金额的精准测算;在北京,为更好服务流动人口,检察院工作人员跨越千里将救助金送上门……致力于早发现、早救助、早帮扶,把大数据与“铁脚板”结合起来,把技术驱动与靠前服务结合起来,司法救助工作的效率和精准性得以不断提高。
做好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必须写好“后半篇文章”,推动司法救助与其他社会救助有效衔接、紧密配合,实现从“雪中送炭”到“温暖常伴”。湖南一对年幼姐弟因刑事案件负伤,医疗负担沉重,当地法院联动民政、教育等部门,在司法救助外为其提供家庭低保、助学减免等一系列保障;四川一企业资产处置困难,职工债权难以清偿,当地法院探索建立“司法救助+”共助模式,携手社会慈善力量保障企业职工权益。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畅通司法机关与社会救助职能部门的联动机制,积极整合社会资源、爱心力量,才能将扶危济困的保障网越织越密。
一头牵着民生福祉,一头系着司法关爱,十年来,司法救助制度积极回应群众急难愁盼,彰显了法治温度,让公平正义更可触可感。面向未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改革之力打造全链条、高效能的司法救助制度体系,必能进一步彰显公平正义,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任编辑:牛乐耕
“牵头”,不仅是名义上的领衔,更意味着责任与担当。遗憾的是,一些牵头单位将“牵头”简化为“派任务、催落实、收成果”的机械流程,忽视了自身作为引领者、协调者的职责。更有甚者,一些牵头单位将配合部门视为单纯的执行者,自己置身事外,不愿承担责任,将“牵头[详细]
这就是超大规模市场的体量优势,回旋从容空间广;这就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叠加效应,优势互补潜力大。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发挥比较优势、缩小发展差距,培育新动能,必将打造出更多新的增长极,推动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加快形成。[详细]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在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征程上,制度型开放必将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详细]
只有按照规律行事,才能取得更好的工作实效和成绩。五个“必须统筹”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规律性认识,要牢牢把握。学习好、领会好、运用好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用科学方法谋划和推进经济工作,我们定能掌握发展主动、做到行稳致远。[详细]
无论人工智能发展到何种程度,它都源自人类的设计,都是人类智慧的延伸。人工智能代劳得越来越多、变得越来越智慧,我们必须做好防范,确保它始终是“朋友”。[详细]
“我是离开最晚的那一个,我是开工最早的那一个,我是想到自己最少的那一个,我是坚守到最后的那一个,我是行动最快的那一个,我是牵挂大家最多的那一个……”搞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详细]
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表明,文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战略部署,不断提升文化的思想引领力、知识创造力、生产供给力、国际传播力,为经济社会[详细]
守正就不会迷失方向,创新就不会停滞不前。坚持守正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把不能改的坚决守住,破立并举、先立后破,必能激发改革的强大活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详细]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增进基层党员干部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在社会上积极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有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