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牛乐耕
邵革军
人才是一座城市的活力之源。有什么样的人才储备,城市就有什么样的竞争力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其中,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近年来,四川达州立足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聚焦建设川东北创新人才集聚地,以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牵引,着力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形成开放引才、战略育才、科学用才的良好工作格局。
靶向发力深化引才。人才是一座城市的活力之源。有什么样的人才储备,城市就有什么样的竞争力。吸引更多人才来成就梦想,城市也将随着梦想远航。近年来,我们通过高校引才活动、达人返乡计划、人才团圆工程等,全职引进一批高新科技研究型人才、社会事业专业型人才、先进制造业技能型人才、乡村振兴基础性人才;依托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驻外人才工作站等渠道,一体推进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走产才融合、协同引进的新路子,通过项目合作、技术攻关和科技顾问等柔性引才方式,不断扩大人才“蓄水池”。实践证明,围绕发展所需,精准引进人才,就能以“双向奔赴”促进共同发展。
精准滴灌优化育才。强化人才储备,要“引得来”,也要“育得出”。尤其是创新发展急需的紧缺人才,本地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所需人才,必须加强自主培养力度。从探索建立“校地企合作培养卓越人才”计划,共同设定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实施培养过程,有效调动校企积极性,到常态化开展“人才定向培养工程”,通过千名学子定制培养、千名书记专业提能、千名干部学历提升等,定向培养一批急需紧缺人才,我们不断提高人才自主供给能力,推动人才队伍量质齐升。着力打造人才“孵化器”,积极为人才“架梯子”“引路子”,才能不断夯实创新发展的人才根基。
搭台赋能强化用才。为人才创造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是人才工作的价值所向。我们紧扣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等重点工作,建立人才“二次调配”、人才组团、人才服务专员等制度,努力做到人岗相适。在使用机制上,健全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完善科研任务“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支持人才创新创造;在评价机制上,聚焦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完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持续开展“唯帽子”问题整治,让人才安心扎根、建功立业。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干事创业的舞台无比广阔,要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放手使用人才,不断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构筑人才竞争优势。”人才优势是一个地方发展最需要培育、最有潜力、最可依靠的优势。为人才创造舞台,为创新营造环境,我们将不断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着力建设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创新人才集聚引领区和创新中心,充分激发各领域各层次人才活力,奋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动能。
(作者为四川省达州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牛乐耕
“牵头”,不仅是名义上的领衔,更意味着责任与担当。遗憾的是,一些牵头单位将“牵头”简化为“派任务、催落实、收成果”的机械流程,忽视了自身作为引领者、协调者的职责。更有甚者,一些牵头单位将配合部门视为单纯的执行者,自己置身事外,不愿承担责任,将“牵头[详细]
这就是超大规模市场的体量优势,回旋从容空间广;这就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叠加效应,优势互补潜力大。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发挥比较优势、缩小发展差距,培育新动能,必将打造出更多新的增长极,推动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加快形成。[详细]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在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征程上,制度型开放必将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详细]
只有按照规律行事,才能取得更好的工作实效和成绩。五个“必须统筹”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规律性认识,要牢牢把握。学习好、领会好、运用好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用科学方法谋划和推进经济工作,我们定能掌握发展主动、做到行稳致远。[详细]
无论人工智能发展到何种程度,它都源自人类的设计,都是人类智慧的延伸。人工智能代劳得越来越多、变得越来越智慧,我们必须做好防范,确保它始终是“朋友”。[详细]
“我是离开最晚的那一个,我是开工最早的那一个,我是想到自己最少的那一个,我是坚守到最后的那一个,我是行动最快的那一个,我是牵挂大家最多的那一个……”搞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详细]
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表明,文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战略部署,不断提升文化的思想引领力、知识创造力、生产供给力、国际传播力,为经济社会[详细]
守正就不会迷失方向,创新就不会停滞不前。坚持守正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把不能改的坚决守住,破立并举、先立后破,必能激发改革的强大活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详细]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增进基层党员干部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在社会上积极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有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