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牛乐耕
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 庄聪生
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去年10月10日,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受到广泛关注。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我国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发展民营经济,推动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持续提升,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超过5500万户,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稳定在92.3%。同时也要看到,民营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迫切需要出台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和实践中的有效做法确定为法律制度,有助于巩固改革成果,把对民营经济平等对待、平等保护的要求落实下去。
比如,受各种因素影响,民营企业家对当前市场发展的信心和预期偏弱。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有利于强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保障,优化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发展信心和市场预期,激发民营经济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又如,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等方面还面临一些显性和隐性壁垒。从已公布的草案征求意见稿看,民营经济促进法将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领域包括民营经济组织在内的各类经济组织依法平等进入,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规范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行为,保障民营经济组织依法平等使用各类生产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以保障民营企业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
再如,针对民营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通过出台法律优化民营经济投融资环境,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支持民营经济组织通过多种方式盘活存量资产、提高再投资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前提下,按照市场化、可持续发展原则开发和提供适合民营经济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有利于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为民营企业发展注入力量。
民营企业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2023年,民营企业整体研发费用与研发强度再次双增长。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支持有能力的民营经济组织牵头承担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对开放的公共数据资源依法进行开发利用,完善民营经济组织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将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创新热情,推动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更多成果。
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已经按下“加速键”。去年12月21日,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可以预期,这部法律的出台,将进一步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和社会氛围,让民营企业吃下“定心丸”安心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
责任编辑:牛乐耕
构建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并不意味着封闭保守、排斥外来知识体系另搞一套,而是要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形成中国特色并增强主体性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不同文明互学互鉴。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详细]
“枫桥经验”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创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几十年来,“枫桥经验”的内涵不断丰富,从社会治安领域扩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我国社会学界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典型,对[详细]
“牵头”,不仅是名义上的领衔,更意味着责任与担当。遗憾的是,一些牵头单位将“牵头”简化为“派任务、催落实、收成果”的机械流程,忽视了自身作为引领者、协调者的职责。更有甚者,一些牵头单位将配合部门视为单纯的执行者,自己置身事外,不愿承担责任,将“牵头[详细]
这就是超大规模市场的体量优势,回旋从容空间广;这就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叠加效应,优势互补潜力大。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发挥比较优势、缩小发展差距,培育新动能,必将打造出更多新的增长极,推动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加快形成。[详细]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在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征程上,制度型开放必将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详细]
只有按照规律行事,才能取得更好的工作实效和成绩。五个“必须统筹”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规律性认识,要牢牢把握。学习好、领会好、运用好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用科学方法谋划和推进经济工作,我们定能掌握发展主动、做到行稳致远。[详细]
无论人工智能发展到何种程度,它都源自人类的设计,都是人类智慧的延伸。人工智能代劳得越来越多、变得越来越智慧,我们必须做好防范,确保它始终是“朋友”。[详细]
“我是离开最晚的那一个,我是开工最早的那一个,我是想到自己最少的那一个,我是坚守到最后的那一个,我是行动最快的那一个,我是牵挂大家最多的那一个……”搞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详细]
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表明,文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战略部署,不断提升文化的思想引领力、知识创造力、生产供给力、国际传播力,为经济社会[详细]
守正就不会迷失方向,创新就不会停滞不前。坚持守正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把不能改的坚决守住,破立并举、先立后破,必能激发改革的强大活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