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胜利树”

2025-02-27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李 拯

  李 拯

  只要道路找对了、方向找准了,全党上下团结统一、拧成一股绳,就不怕百转千回、千难万险

  行走贵州遵义,红色文化的跃动总是让人心潮澎湃、思绪满怀。

  一场剧,回望峥嵘岁月。从湘江血战到遵义会议,再到四渡赤水、智取贵阳……全景沉浸式演出《伟大转折》,将宏大的历史时刻“融”进舞台,通过巨幕油画、战场硝烟、环绕音效等,让观众“亲历”那段红色历史的惊心动魄。

  一棵树,守望永恒信念。遵义会议会址,游人如织。当年召开会议的二层小楼东侧,那棵苍劲挺拔的槐树,牢牢牵引着人们的目光。历经风雨洗礼,阅尽沧桑变化,当年的小槐树早已顶天立地,成为见证伟大转折的“活文物”。令人感怀的是,槐树另发新枝,与老枝逐渐形成了一个“V”字,人们亲切地称之为“胜利树”。

  “胜利”,正是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壮阔历程的一个关键词。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坚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等方面,留下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强调“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如今,置身当年会场,看着漆色斑驳的木桌和木边藤心靠背椅,仿佛能听见历史的隆隆巨响。把目光拉回现实,遵义会议精神所蕴含的志气骨气、思想方法、精神气魄,正在广袤大地上激荡起跟着党团结奋斗的磅礴伟力。

  在发展征途中,处处都是“无声的战场”,战胜困难既是物质角力更是精神对垒。在遵义,一个人,一道渠,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精神所迸发的巨大力量。“当代愚公”黄大发,不等不靠,带领村民一锤锤凿、一钎钎撬,历时36年,开凿出一条绕三座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生命渠”,让村子彻底告别了靠天吃饭的历史。

  历史的回响,凝结为奋进的力量。作为革命老区,遵义不仅成为贵州第一个整体脱贫的市州,而且补齐区位短板,通过与贵阳唱好“双城记”、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打开了发展新空间。遵义因地制宜探索发展之路的实践表明,只要坚定信念、提振信心、自立自强,总能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路子。

  在距离遵义大约300公里的中国天眼景区,全球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时刻“仰望星空”。中国天眼发现脉冲星数量已突破1000颗,超过同一时期国际其他望远镜发现数量的总和。这正是中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缩影。

  今天,当中国的大语言模型惊艳全球科技界,当具身智能机器人登上春晚舞台,人们更能体会核心技术“要靠自己拼搏”的志气与胆识。在开放合作中坚持独立自主,照见“走自己的路”的定力,彰显“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的决心。

  通往胜利之路,从无坦途。遵义会议后,我们党带领红军血战娄山关、腊子口,走过雪山草地,最终抵达陕北。历史告诉我们,只要道路找对了、方向找准了,全党上下团结统一、拧成一股绳,就不怕百转千回、千难万险,就能取得最终胜利。

  在红军第二次回师遵义途中的娄山关战斗后,毛泽东同志豪迈抒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路虽远,行则必至,胜利属于我们。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充分体现了人民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城市工作中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集中体现。[详细]

    02-26 14-02 人民日报 分享
  • 准确把握人民城市建设的着力点

    从优化民生保障到推动治理创新,从促进绿色发展到实现智慧治理,人民城市理念通过具体实践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充分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导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人民城市建设不仅将为中国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将为全球城市发展提[详细]

    02-26 14-02 人民日报 分享
  • 重新认识中国创新生态

    经历了长期沉淀之后,中国已经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和土壤,创新的种子处处萌发。有一种叫中国的浪潮,正从未来向今天发出强烈信号。每一个奔跑的你我,不仅是创新的见证者,更是创新的推动者,在这一浪潮中成就自己、添彩中国。[详细]

    02-25 15-02 人民日报 分享
  • 营造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

    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今日中国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涌流,到处都是新领域、新赛道、新机遇,到处都有新动能、新气象、新希望。统筹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必能帮助更多“取经人”走好蝶变之路、实现创新梦想。[详细]

    02-25 15-02 人民日报 分享
  • 大力推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绿色消费,早就提出“倡导推广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指各类消费主体在消费活动中贯彻绿色低碳理念的消费行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详细]

    02-24 10-02 人民日报 分享
  • 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青年科技人才是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生力军,处于创新创造力的高峰期,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要求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详细]

    02-24 10-02 人民日报 分享
  • 规范非税收入管理

    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重要来源,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非税收入管理的精细化与高效化,进一步提升财政收入质量,加[详细]

    02-21 14-02 人民日报 分享
  • 建设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习近平主席指出:“激发数字经济活力,增强数字政府效能,优化数字社会环境,构建数字合作格局,筑牢数字安全屏障”。这一重要论述为我国数字社会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建设普惠便捷的[详细]

    02-21 14-02 人民日报 分享
  • 控制好“一闪念”

    从“一闪念”到一念之差,差的是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的定力,缺的是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自觉。避免“一闪念”诱发的一念之差,必须多积尺寸之功,不断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在思想层面防微杜渐,筑牢“不想腐”的堤坝,不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在明辨是非、荣辱、苦乐[详细]

    02-20 14-02 人民日报 分享
  • 大力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经济发展具备强劲的内生动力、韧性、潜力。”这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广阔空间,指明了我国在新能源领域取得[详细]

    02-20 11-02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