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好“一闪念”

2025-02-20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李 俭

  李 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最紧要的是守住内心,从小事小节上守起”。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讲,控制好“一闪念”尤为必要。诸多违纪违法案例表明,许多人正是在小事小节上不经意间“一闪念”,没能守住底线,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最终酿成大错。

  所谓的“一闪念”,常常“闪”出的是为己、利私之念。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根源往往就在一个“私”字之上。革命战争年代,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一些人在私心驱使下走上叛变投敌之路。现如今,面对形形色色的“围猎”腐蚀,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同样是在私心驱使下“咬钩”,甘心成为被“围猎”的对象。“一闪念”之时,往往也是私心杂念萌生之时,在头脑中只要“私”字一发酵,思想就发霉,行动就越轨。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要严于律己、慎独慎微,把私心杂念消弭在萌芽状态。

  心存“一闪念”,思想就难免开小差、头脑就会犯糊涂。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盲动,而要冷静思考“我会怎样”“我会如何”的后果。譬如,一个人在马路上驾车快行,突遇红灯亮起,此时如有“一闪念”冲过去,就要想到肯定是要因违反交规而受罚的,而且还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的严重后果。现实中,有些党员领导干部身处高位、手握权力,稍有不慎就会成为贪腐“病毒”的易感人群。如若“一闪念”收受他人贿赂,就会被人拉拢腐蚀、拿捏控制,在违法乱纪后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

  古人云:“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每遇“一闪念”之时,须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特别是要有纪律定力,时时、处处、事事守纪律、讲规矩,把纪律挺在前面,将纪律意识融入灵魂和骨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也要不断增强抵腐定力。每当“一闪念”之时,心中常念“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牢记初心使命,时刻警醒、经常自省。比如,在面对金钱诱惑时慎物欲,对非法收入、不义之财切莫伸手;在面对美色诱惑时慎色欲,做到自尊自重,洁身自好,这样才能切实做到心有所戒、行有所止,公私分明、秉公用权。

  有些党员领导干部把持不住“一闪念”,陷入违纪违法的泥淖不能自拔,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心存侥幸。在侥幸心理的驱动下,有些人在收受贿赂时心中盘算:“我知他知别人不知,不会有事”,有人暗忖:“私下进行,旁人不会发觉”。于是,抱着这样的侥幸心理在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上开了口子,埋下腐化堕落的祸根,最终滑入贪腐深渊。凡此种种“一闪念”,究其原因都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心理在作祟。俗话说得好,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对于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在党纪国法前心存侥幸,终会与“不幸”不期而遇,并为之付出沉重代价。应当清醒看到,“一闪念”之时的侥幸,正是灾祸临头的开始。所谓的侥幸“躲过”只是暂时的,而东窗事发则是早晚的。只有不断强化纪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提高免疫能力,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才能做到百毒不侵。

  “一闪念”就像闪电一样发生在瞬间,然而,看似瞬间的“闪念”所为,从中就可以找出党性修养不够、个人修为不深的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一闪念”到一念之差,差的是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的定力,缺的是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自觉。避免“一闪念”诱发的一念之差,必须多积尺寸之功,不断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在思想层面防微杜渐,筑牢“不想腐”的堤坝,不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在明辨是非、荣辱、苦乐、得失、利弊等尺度准绳中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辩证看待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

    胜利者的军功章,必会因浊浪洗礼而更加夺目。奋斗者的里程碑,必会因风沙打磨而更显巍峨。“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任何新事物的成长都必然经历艰难曲折,只要始终保持迎难而上、奋勇拼搏,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拼劲和韧劲,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中的各[详细]

    02-18 17-02 人民日报 分享
  • 以政策创新更好促消费

    激活消费,就得更了解消费者需求。从过去的“以旧换新”到如今的“购新补贴”,消费刺激政策不断聚焦民生实际,让老百姓感受到更多实惠。手机等数码产品普及广、单价高、更新快,是信息时代家家户户的必需品。新政策不以“交旧”为前提,体现人性化设计,顺应群众期待[详细]

    02-18 16-02 人民日报 分享
  • 从“两条鱼循环”看消费增长新空间

    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日期间,我国共接待来自175个国家和地区的入境游客逾343万人次,同比增长6.2%。有外媒认为,中国市场将成为2025年全球旅游业繁荣的标志性开端。一个更开放的中国张开双臂拥抱世界。不断实现更高质量的国内大循环和更高水平的国际循环,内有活力、[详细]

    02-18 16-02 人民日报 分享
  • 专家学者谈2024中国民生热词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过去一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回顾一年来我国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生动实践,诸多热词映入眼帘。它们不仅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更彰显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民生内涵。我们[详细]

    02-17 15-02 人民日报 分享
  • 以法治滋养民族团结“石榴果”

    法律是一种规范,也是一种文化。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善用规范之力、文化之力,定能更好滋养民族团结的“石榴果”,巩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促进各民族共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详细]

    02-11 11-02 人民日报 分享
  • 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

    要把政治修养摆在党性修养的首位,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党性滋养,把学习遵守贯彻党章党规党纪作为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不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于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壮阔征程上[详细]

    02-11 10-02 人民日报 分享
  • 让中华文化符号在世界舞台上更加璀璨

    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和象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美食、中国古建艺术等中华文化符号是传播中华文化、增进国际理解和友谊的重要桥梁。深入挖掘提炼中华文化符号、创新中华文化符号的叙事体系,是有效传递中华文化深厚底蕴与时代价值的重要路径,不仅关乎文化传播的[详细]

    02-08 14-02 人民日报 分享
  • 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精神支撑。时代潮流滚滚向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今天,人民更加需要立体化与多样性并存、精品化与创新性并重的文化产品。这就需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和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统一起来,把“送[详细]

    02-08 14-02 人民日报 分享
  •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前进方向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关提升国际竞争力。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详细]

    02-08 14-02 人民日报 分享
  • 顺应人民心声和时代潮流的发展理念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习近平主席站在时代前列、把握时代脉搏,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表明了当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时,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立场和使命担当。中国的发展理念来源于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充分彰显了中国式[详细]

    02-05 11-02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