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牛乐耕
赖先进
时隔10年再次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了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指出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部署了城市工作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其中,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城市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工作方向。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筋骨”,是城市安全和韧性的“底座”,事关城市系统的正常运行。只有确保城市基础设施安全和韧性,才能实现城市安全和韧性。我国市政设施质量持续提升,但一批建成时间早、执行标准低的设施长期高负荷运行,不少城市基础设施安全隐患不断积累。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对城市燃气、供水、排水、热力、桥梁、隧道、管廊等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进行实时监测、评估,及早发现和管控风险隐患,评估其脆弱性、风险性,有针对性地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韧性、安全性。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快老旧管线改造升级,畅通城市运行和城市安全的“毛细血管”,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需要、居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
城市建筑和房屋是城市的基础部件,是城市居民安居的物理载体。只有确保城市建筑安全韧性、房屋安全韧性,才能更好地确保城市居民工作安全、生活安全,实现居民安居乐业。近年来,一些地方倾向于建设摩天大楼、打造城市地标性建筑,忽视了超高层建筑在火灾风险、运营成本等方面的风险和挑战。在保障城市建筑安全方面,会议明确严格限制超高层建筑,有利于更好地在城市建筑领域进一步落实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理念,推进城市理性发展、安全发展。同时,伴随着老旧房屋“老化加速”,一些老旧房屋结构存在“先天不足”,加之违法违规拆改行为,房屋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近年来开始显现,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在保障城市房屋安全方面,会议要求全面提升房屋安全保障水平。要加强房屋安全风险评估排查,整治违规拆改行为,健全各类治理机制,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公共安全是面对公共突发事件,城市有效处置风险、确保安全的核心内容,是城市治理的基本职责。当前,城市发生的各类公共突发事件日益增多,城市公共安全面临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社会安全突发事件等影响更显脆弱。目前,我国城镇常住人口约9.4亿人,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已突破100个。随着城镇化率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口在城市集中,城市一旦遭遇公共突发事件,其遭受的损失、形成的社会影响会更为严重。坚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防治理念,推动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注重治理投入,从源头上防治公共安全风险。一方面,强化城市自然灾害防治,统筹城市防洪体系和内涝治理。通过防洪与内涝协同联动、防洪内涝工程一体化建设,提高防洪内涝治理效能、降低防洪内涝治理成本,系统性提高应对洪水灾害的抗逆力。另一方面,加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切实维护城市公共安全。面对在城市发生的极端报复社会案件、无差别暴力事件、公共场所冲突等突发公共事件风险,要推进司法防控、社会心理防控、技术防控等整体防控,强化统筹协调,实现社会公共安全事件风险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提高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安全是城市发展的前提。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是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的应有之义。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工作部署,要注重治理投入,切实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安全、城市建筑和房屋安全、城市公共安全,以高水平安全、高效能治理保障城市高质量发展、城市居民高品质生活,推进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牛乐耕
当前,我国正处于推进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深刻把握这些重要论述所蕴含的原创性理论贡献,有利于我们构建现代化人民城市理论自主知识体系,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国城市发展所处历史方位,准确理解我国城市发展的目标定位,深入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城市工作的基[详细]
发挥优良家风的守法促治作用,传承弘扬孝老爱亲、诚实守信、互助友爱的家风,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法治实践,如旁听法院公开庭审、到基层法律讲堂学习等,感受法律的公正,深化法治认同,推动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详细]
《沂蒙山小调》诞生在战火年代,而在新时代,在旋律响起的地方,它依然能够打动人心、燃爆全场。动人的旋律背后,传颂的是“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如今,历经岁月的洗礼,《沂蒙山小调》早已突破地域与时代的藩篱,化作一股磅礴的文化[详细]
近5年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创新发展主要体现在对法治建设和法治改革的核心问题、前沿问题和基本原理问题等的深刻回答上,为人类法治文明发展贡献了更多原创性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详细]
发展健康消费,既是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社会再生产良性循环的重要举措。为此,要着力推动健康消费提质升级,在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详细]
人才带动技术创新,技术开拓市场,市场反哺人才培养,这样的正向反馈,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构建了新的人才“蓄水池”。[详细]
不仅是“三兔共耳”。一颗石榴寄寓命运与共,见证友好交往。2000多年前,张骞“凿空之旅”开启后,石榴传入中国;而今,位于西安市的中国—中亚友谊林的那6棵寓意团结的石榴树欣欣向荣、开花结果。聆听历史,让相知的心越贴越近;传承文化,让合作的手越牵越紧。愿丝路[详细]
当前,我们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财政知识体系。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将建构中国自主的财政知识体系这项系统工程落实、落细,首先应围绕具有前置意义的基础性、方向性问题进行系统思考、作出系[详细]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攻坚克难既是一种意志品质、精神状态,也是一种工作作风、责任担当。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就一定能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详细]
既干净又干事,是我们党对党员干部的一贯要求,是党员干部应有的政治本色,是人民群众衡量党员干部作风的重要标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自当在其位谋其政,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既干净又干事的好作风密切党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