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牛乐耕
孙晓楠
关于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关键是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避免浮在表面、流于形式。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这为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下沉一线调查研究指明了方向。调研唯有真正“扎下根”,融入基层、服务基层,才能做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调查研究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夯实基层治理根基的重要举措。当前,广大党员干部对调查研究高度重视、真做真为,同时,也有个别人在基层调研中“走过场”、摆花架子,身到却心不到。比如,有的党员干部在基层调研时抱有“打卡”了事的敷衍心态,满足于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与基层干部群众拉几句家常、拍几张照片便打道回府,到头来,急难愁盼的问题没了解多少、没解决几个,看似忙忙碌碌却无所作为;有的热衷于走“经典路线”,只看“亮点”不看“痛点”,只听“想听的”不听“难听的”,自然就听不到群众的心里话,摸不清真问题。诸如此类的“走过场”式调研,使本应求真务实的调查研究变了味、走了调,流于形式,甚至还会加重基层负担,疏远党群干群关系。
“扎下根”的基层调研才是深入群众、真抓实干的生动实践。“扎下根”,本意是指植物将根系深深植入土壤之中,稳固根基,以此汲取养分和水分茁壮成长。“扎下根”搞调研,强调深入基层、扎根群众,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理念和方法。“为了发展、为了群众就大胆去干”的“樵夫”廖俊波,带头驻村蹲点调研、把脉问诊,解决了不少当地群众最关切的问题,把石圳村从“垃圾村”变成了“明星村”;“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草鞋书记杨善洲,走遍村庄、踏遍山梁,撸起袖子和群众一起干,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他们用共产党人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深入基层“扎下根”搞调研的内涵和真谛:带着真心真情融入群众,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千家万户,直面问题,找准症结,以务实举措破解难题。
“扎下根”搞调研,关键在于端正思想认识,从心底认识到调研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拿出实招硬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群众心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小到柴米油盐、大到生命财产安全,都是实打实的,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小事,往往就连着比天大的民生实事。对于党员干部来说,紧盯生活小事,办好民生实事,没有几把“硬刷子”是不行的。练就这样的“硬刷子”,需要把调研作为锤炼本领的“磨刀石”,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化脚力为能力,在基层土壤中汲取智慧、服务群众、推动发展。要敢于钻“矛盾窝子”,既听赞扬声也听批评声、抱怨声。多揣几个问题、多想几个点子,用心用脑实地走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多掌握“冒着热乎气儿”的第一手资料,进而把“疑难杂症”找出来,把情况摸清吃透,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将群众的“问题清单”变成“幸福账单”。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党员干部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必须真心实意“扎下根”,把治理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末梢”。既要“身入”更要“心至”,既要“把脉”也要“开方”,既要“当下改”又要“长久立”,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这样,才能拿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责任编辑:牛乐耕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要准确把握文旅产业“走出去”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积极推动文旅产业“走出去”,助力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详细]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的是让基层把更多时间用于抓工作落实。减负是方法、是手段,促担当是目标、是方向。本期大家谈,我们选刊3篇来稿,与读者一起探讨如何锚定目标、校准方向,更好实现真减负、减真负。[详细]
创新有力度,服务有温度,治理有精度,持续提升这“三个度”,市场活力还将喷涌、发展后劲定会十足。[详细]
云南昆明西山,9米高的纪念碑基座上,“赤子功勋”4个字熠熠生辉。亿万赤子,翻动“功勋”的篇章,书写属于这一代的新故事。有不变的信念、不屈的精神、不懈的追求,脚踏实地、干在当下,就能赢得主动、赢得未来。[详细]
城市文脉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之间有机联系的集合,是一个城市特色和活力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城市文脉赓续,强调“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详细]
要把握目标与现实、当前与长远、守正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把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机结合起来,把全面完整准确理解规划意图与创造性执行、高水平落实有机结合起来,最终把一项项改革举措、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到实处。[详细]
历史的时针,指向新的起点。风正劲,好扬帆,中国将与各国携手,推动人类命运与共的航船劈波斩浪,驶入更加开阔的水域,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详细]
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好《意见》提出的具体要求和部署,深刻把握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战略取向、时代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不断[详细]
未来,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依然较多,但什么时候没有困难?“一个一个过,年年过、年年好,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都是这样。”坚定信心,往高处攀、向难处进,在搏击风浪中长胆识、强本领,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定会劈波斩浪、一往无前。[详细]
职业的新陈代谢,折射时代的发展变迁。新兴职业的不断涌现,是社会充满活力的生动注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新期待,不断细化优化社会分工,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挖掘、培育新的职业序列,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