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急难愁盼不能“撒胡椒面”

2025-11-07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潘令麒

  潘令麒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急难愁盼问题,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目标。当前,有的地方和部门在民生工作中存在“撒胡椒面”现象,既导致资源浪费,又难以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决反对大而化之、撒胡椒面,坚决反对搞不符合实际的‘面子工程’,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一切工作都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民生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千家万户,必须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把实事做到人民群众心坎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动民生建设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并不意味着要“撒胡椒面”。“撒胡椒面”看似面面俱到,实则是分不清主次、抓不住重点,既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差异化需求,又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延误问题解决。现实中,“撒胡椒面”或表现为“雨露均沾”式的平均主义,忽视差异化需求,导致有限的资源被简单平摊;或表现为“大水漫灌”式的粗放投入,缺乏精准识别和有效靶向,造成资源浪费与供给不足并存;或表现为“一投了之”的懒政思维,重资金项目下达、轻后续管理服务和效果评估,导致投入不少、动静不小,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却没有同步增强,甚至可能滋生新的矛盾和问题。

  精准是新时代做好民生工作、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所在。它要求找准问题的症结、明确发力的方向,实现民生资源与群众需求的最佳匹配,就像治病救人需先精准号脉,再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比如,在脱贫攻坚战中,我们党实施精准扶贫方略,通过精准识别贫困人口、逐户分析致贫原因、具体制定帮扶措施,避免了“大水漫灌”,实现了“精准滴灌”。又如,在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过程中,各地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不是简单刷墙铺路,而是针对不同小区的实际情况和居民差异化需求,有的侧重加装电梯,有的侧重增建车位,有的侧重通过适老化改造提升居住品质等。这些实践充分说明,只有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找准问题的关键所在,才能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群众感受到真真切切的变化。

  精准的前提是知情。在民生诉求日益多样、民生问题日趋复杂的今天,民生工作“面”更广、“点”更多。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沉到基层,才能摸清“真需求”。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走进社区村落、深入厂矿企业,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听真话、察实情。既要关注“大多数”,也要关心“极少数”;既要看“门面”和“窗口”,也要看“后院”和“角落”。通过扎实调研,真正搞清楚群众急在哪里、难在何处、愁为何事、盼为何解,为精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避免“一刀切”的工作方式,多做“解剖麻雀”式的典型分析,通过深入剖析个别案例,发现共性问题,把握深层规律,为精准施策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精准施策,核心在于处理好“普惠”与“特惠”、“量力”与“尽力”的关系。一方面,注重基本公共服务的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方向,筑牢民生底线;另一方面,针对特殊困难群体、特定领域短板,采取更有针对性、更加倾斜的政策措施,实现“特惠”与“普惠”的有机结合。同时,既要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避免吊高胃口、不可持续;又要尽力而为,集中力量抓好最突出、最紧迫的民生问题,确保干一件成一件。对于共性需求,要善于从体制机制层面寻求根本解决之道,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对于个性化难题,要探索建立“点对点”帮扶机制,提供定制化服务。

  解决急难愁盼不能“撒胡椒面”,而要用心用情、精准施策。既要抓住重点、把握关键,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防止走过场和形式主义,持续促进宝贵的民生资源优化配置,不断增强民生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可持续性,真正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越开放,越活跃,越发展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当下,第八届进博会正迎来八方客。这一展现中国与世界开放融通的窗口,将带来更多惊喜。开源共享、开放共进,充满活力、张开怀抱的发展之姿,定能让人更深刻地理解“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详细]

    11-05 11-11 人民日报 分享
  • 五年规划何以世界瞩目

    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从来没有想挑战谁、取代谁,而是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做更好的自己,同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这是中国智慧对全球治理的启示。[详细]

    11-05 10-11 人民日报 分享
  • 法治的根基在人民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历史将不断证明,把法律交给人民,让人民信仰法治,必将汇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护航“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再创新的荣光![详细]

    11-04 10-11 人民日报 分享
  • 推动人工智能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

    当前,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已成为我国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详细]

    11-03 15-11 人民日报 分享
  • “让利”与“获利”

    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理解,种种“让利”的实践是着眼长远的战略投资。无论是票根经济、还是“一元剧场”,形式虽异,本质不变——都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真诚表达。期待更多诚心之举涌现,为人们带来欣喜、为市场带来活力、为发展带来潜能。[详细]

    11-03 15-11 人民日报 分享
  • 做新时代的“挑担人”

    “担”,是担事的担,是担当的担。从党群一心、军民一家,到如今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再看那根扁担,我愈发体会到: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增强挑担意识、提高挑担本领、争做挑担能手。自己这一程挑得稳一点、远一点,就能为今后的工作打下更好的基础。带动更多人共挑担[详细]

    10-31 16-10 人民日报 分享
  • 促低空经济飞得更稳

    人类对天空的向往从未停止,对空间的利用必将随着技术进步而更加充分、科学。低空经济作为新兴领域大有可为,作为造福民生福祉的新业态具有无限可能。稳步推进改革,大胆试大胆闯,统筹好发展与安全,低空经济终将迎来“腾飞”,成就更加美好的生活。[详细]

    10-31 16-10 人民日报 分享
  • 推动智能经济加快发展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详细]

    10-30 12-10 人民日报 分享
  • 讲述百年大党的“青春密码”

    工作在党的诞生地,我的青春是讲述许多人的青春,我的职责是讲述百年大党的“青春密码”。如果能由此让参观者记住一个人、一件展品、一个故事,受到触动、生出力量,便是最大的意义。[详细]

    10-30 11-10 人民日报 分享
  • 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能力——深刻理解政治能力的理论内涵与创新贡献

    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着力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求以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不移全面从[详细]

    10-27 11-10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