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之光

理论微信 新浪微博 山东手机报·移动客户端 大众网

在线辅导为何如此高收入

2016-04-13来源:大众日报作者:柯昌有

柯昌有

  在线辅导能够获得高收入,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现象,更折射出种种教育问题。

  日前,“南京教师王羽在线辅导获得高收入”的话题持续发酵,引发社会广泛讨论。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个新事物,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在职教师有偿在线辅导”是否合理合法尚无定论。而该现象的出现,既有经济规律的作用,更有教育领域的深层原因。

  先说经济。按现行分类,教育行业是第三产业,是一种提供服务的行业。“在线辅导天价收入”的背后实际上反映出一种“愿打愿挨”的供需关系。从需求方面来看,社会上对于校外辅导这类服务的需求是很大的,尤其是升学压力最大的中小学阶段。很多家长为自己的孩子在校外报班补课,一次课两三个小时,价格至少百元以上。而在网上,一节高中物理课单价9元,比校外实体辅导机构便宜。如果需要且质量尚可,当然愿意在网上交钱学。

  从供给方面看,“在职教师有偿在线辅导”是一个新的事物,但在线教育资源并不是一个新东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教育界也日益意识到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因而,国家已经采取一些措施,借助互联网统筹教育资源。比如,建立“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线上教育评比活动。或者,部分有条件的学校先后以学校为单位、利用“微课堂”等整合教育资源,实现类似于国际上Flipped Classroom的教育模式转变。只不过,这些东西是从行政上由上而下的安排,没有走进市场,也就没有议价定价的过程。也因为如此,它们在推进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执行中有强制色彩,激励机制不完善;很多内容出于应付、质量不高;质量较高的,又因为课是给同行教师看的,要体现新课堂理念而不直接针对考试,满足不了学生的集中需要,没有针对性;而且,因为注重的是教师之间的分享,学生可能不知道有这些资源,知道了也很难获取,使得这些东西很少走向有需要的学生。

  总而言之,现在已有很多在线教育的资源,但基本上较难解决学生和家长们因为升学压力而面临的现实问题。再加上教育教学是一个相对专业的领域,需要专业的知识和对考试经验的积累。所以,在职教师相对于一般的机构辅导人员是有优势的,但在职教师校外辅导又被明令禁止,这时出现的“在职教师在线辅导”自然是满足市场需求的稀缺资源。

  因此,若单纯以经济角度来考量,由市场调节产生的产品、服务的价格,是易于被人接受的,何况这种价格背后还有互联网共享经济、教育资源的便利共享(易获得、可重复、因材施教)等实际价值的支撑。而且,现今国内已经有很多在线经营的行业,相关从业人员收入也可算是“天价”,如果这些行业都可以靠在线服务来获得更高的收入,为什么在职教师就不行?

  所以,我们还得回到教育领域来看待这一现象。因为,“在职教师有偿在线辅导”之所以引起争议,关键还是在于“教育”这种服务的特殊性。也只有回到教育领域,我们才能更多地发现深层次的问题。

  首先,是教育体系的待遇问题,这也是争议的关键点。反对“在职教师有偿在线辅导”的意见固然可以坚称教师的公共服务已经由工资支付,但支持的理由同样有合理性:在职教师的工资很低。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期评估教师队伍建设专题评估报告指出,与其他行业相比,中国教师工资不高、工资增长幅度低,未能反映出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具备的地位待遇。这个问题不仅仅涉及对现在的教师群体的激励,还涉及教师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有相关调查表明现在很多优秀学生将来不愿做教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资待遇问题。而“教育质量绝对不可能超越教师的质量而存在,优质的教师教育体系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民教育全球质量检测报告》)。“在职教师有偿在线辅导”除了反映出相关个人的营利目的,也能折射出现有工资体系的激励性不足。

  其次,是教师个人的价值追求。“在线辅导”既能够借助互联网的传播机制带来一定的名誉和成就感,也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满足教师个人在教育事业上的价值实现。比如,王羽就谈到,借助互联网技术及规模化红利,可以使一些教育欠发达和资源匮乏地区的学生听到全国名师的优质课程,因而“转战线上”更符合他本人的价值观。因为针对的是相对弱势的群体,我们当然可以就有偿(价格高低)或者无偿展开讨论,但问题的关键可能更多地涉及优秀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和教育的公平性的矛盾,而这都是许多优秀教师力图通过互联网教学来解决的。

  第三,是学校教育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方式。互联网带来的社会革命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在线教育可以更加个性化地实现教和学,易获得,能重复。试想,如果学校教育仍然是灌输式的,仍然主要是针对考试,那么,与其相比,精心准备的“在线辅导”完全可能更加有效而且价格更低。之前已经出现的校外辅导已经对学校教育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而“在线辅导”则会把这种冲击进一步放大。从这个角度看,学校教育在互联网时代面临巨大挑战,即如何证明自己的相对优势。

  这就涉及我们看待教育的方式。教育提供的是关于个人成长的特殊的公共服务,关于个人、家庭、民族、国家的未来的方方面面都与教育有关。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有很多其他重要内容。但目前的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把“教育质量”简化为了“知识的传授”,乃至更简单的分数、成绩。这样一来,之前的“校外辅导”和现在的“在线辅导”,以其对知识点的集中、紧凑的讲授,很容易直接冲击学校教学。要想面对这样的挑战,学校教育需要重新定义自身的优势:这里有面对面的互动,而不是屏幕与人的单向灌输;这里有集体的生活(不是像军营般的集体)和互助,而不是个人独自面对问题;这里可以轻松、自在地学习知识,自主成长,而不仅仅是完成任务。

  正如李克强总理说的:从家庭到学校、从政府到社会,都要为孩子们的安全健康、成长成才担起责任,共同托起明天的希望。至于政府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窃以为,如果这是一个经济问题,那政府应该做好守夜人的角色,如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则;如果这不仅仅是经济问题,那么政府还应该好好推进教育的改革:解决教师工资的激励机制;为更多的人提供更多的优秀教育资源;在社会范围内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雨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