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之光

理论微信 新浪微博 山东手机报·移动客户端 大众网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理论雏形①

2016-06-07来源:大众网作者:

  大型网络励志互动节目——寻找青年“政治佳”导师公开课于2016年5月20日正式开讲。第三期授课导师是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徐艳玲教授,授课内容为“解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理论雏形”。授课总时长为40分钟,共分为2课,今天讲第1课,主要解读治国理政思想的一个主线、两个一百年和三个价值倡导。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为什么称之为“理论雏形”?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仍然在动态发展的过程当中。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一个理论的雏形。这个理论雏形怎样去凝练,学术界也有一个说法,就是他的治国理政思想可以用数字来进行表述,有人说是12345,也有人说是12345678等等。我认为,如果说邓小平理论有个1234,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可以说有个12345。邓小平理论的1234,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有利于和四项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的12545,首先说1,就是一条主线,当然也有人说是一个中国梦;2就是两个一百年;3就是三个价值倡导,当然也有人说是“三严三实”,因为“三严三实”主要是实践层面的,所以理论层面我认为是三个价值倡导;4就是“四个全面”,这是我们的战略思路;5是五大发展理念。所以,12345大体就能勾勒出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的理论雏形。

  它们之间的逻辑,简单讲就是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首先坚持了一个1,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树立一个目标指向,就是两个一百年。有了这个目标指向,还需要什么样的价值引领?就是三个倡导。有了三个倡导,在当下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战略重点是什么?就引出了“四个全面”。今后我们的治国理政需要什么样的思想的指南?就引出了五大发展理念。

  一条主线

  首先说一条主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总书记上台以后,确实有一种说法,叫做新人新政。现在是媒体的时代,有一种经济称之为attention economy,注意力经济。就是世界上普遍关注中国,关注就是一种有价值的现象。世界在关注中国,在国际媒体上有一个说法,叫做习近平新政,或者习李新政。但是事实上,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无论怎么新,我们并没有另起炉灶,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框架内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总书记有一句话说的很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把这篇大文章继续写下去。在我看来,可以说毛泽东是写了这篇文章的序言,邓小平是写了上篇,习近平总书记这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续写下篇。但是现在这个文章的语境相对来讲比较复杂,我们把它概括为两个点。第一个点是光辉起点,第二个点是关键节点。光辉起点就是说我们当下正处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光辉起点上。

  学术界有一种说法,说地中海是过去的海,大西洋是现在的洋,太平洋是未来的洋。它揭示的是世界经济发展重心转移的趋势和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在热议中国,中国的和平崛起,确实是收到世界普遍关注的现象。所以首先是光辉起点。但同时我们也处在一个改革发展的关键节点上。我们现在人均GDP早就超过5000美元了,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已经到了中等收入阶段了。许多人就在预警中国怎样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确实,美国跨过去了,欧洲跨过去了,加拿大跨过去了,但是拉美国家没有跨过去。在亚洲,四小龙跨过去了,但是新四小龙,或者有个说法叫五小虎,比我们发展好的一些国家没有跨过去。中国怎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当下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两个一百年

  这就是说我们写这篇大文章,是面临着新的历史语境,光辉起点和关键节点,所以在这种背景之下,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就需要一个目标指向。这个目标指向,就是两个一百年。大家都很熟悉。一个一百年是建党100周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目标指向。小康是古代思想家一个很重要的理想,对于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来讲,最高的价值理想是大同社会,稍微次一点就是小康社会。现在有一种说法,我们已经实现了跃迁,就是从整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跃迁。小康社会到底什么样?用总书记的话来讲,概括为叫一个都不能少、一项都不能缺。

  什么叫一个都不能少?用总书记的话来讲,大体有三句话。第一是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是总书记在云南接见当地一个少数民族独龙族的干部群众时说的一句话,因为独龙族有7000多人,当年是从原始社会直接迁到社会主义社会来的。所以总书记接见他们,说了“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第二句话是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总书记经常在农村视察,这句话是语重心长的一句话,说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心在农村。第三句话,绝不能让困难群众和困难群体掉队。总书记特别关注当下的很多举措,比如第一书记、精准扶贫等等,都是这样的应对举措。所以大体上我称之为一个都不能少。

  什么叫一项都不能缺?要吃得好、穿得好、气喘得好。总体上来讲,就是基本的物质层面的需求;但是只有物质层面的需求是不够的,还要有精神需求。我国著名社会学家郑也夫先生曾经有一个说法,叫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他在《后物欲时代的来临》当中谈到,人如果吃不饱,就是饿着,不能解决贫困问题,这是我们生命都不能承受之重。如果吃饱了以后百无聊赖,没有精神寄托,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也就是很多人富了以后,可能在精神层面上却出现了一些荒芜的现象。全面小康不仅有物质的指标,还有精神的指标。以上是第一个一百年,建党100周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个一百年,就是建国100周年的时候,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可以理解成是中国梦的实现。事实上,我们现在在遭遇着新的科技革命的浪潮,有很多耳熟能详说法,比如说今天这个时代是DT时代,不叫IT时代。DT时代是date technology,就是大数据时代。我们还经常说工业4.0、“互联网+”等等。在国际上还有一种说法,叫做智慧地球。就是完全是智能化了,智能家具、智能交通等等。所以建国100周年也就是第二个一百年的时候,我们会有非常好的前景。我们的生活会更加便捷。

  当然,第二个一百年是和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事实上中国梦是总书记上台以后,我们现在是凝心聚力的一个最大公约数。所以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是紧密结合在一起,为我们树立了目标的导向。

  三个价值倡导

  有了目标之后需要什么样的价值引领?就是三个倡导。十八大报告的时候就提出来,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在国家层面上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上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个人层面上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好多年轻人会觉得24个字、12个范畴有点多,不是很好记忆。前些年讲八荣八耻的时候,我们一些学生顶多能写出四荣四耻就很不错了。能不能把我们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用更简约的方法表达出来?我想可以。

  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诉求或价值理念就是自由。在西方发达国家,个人以自由的名义打官司,一般都能打赢。在克林顿上台之前,曾经有一件事,因为部队规定同性恋者不能服兵役,他们上街游行、打官司。他们问法官,说同性恋是我们的权益,为什么不能上街游行?上帝说了吗?法官说没有。那《圣经》上有吗?也没有。《宪法》上有吗?《宪法》也没有。后来打赢了。克林顿上台以后,就出台了一个法案,规定同性恋者可以服兵役。可以说,在西方,它的自由具有绝对的价值。

  当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时候,曾经打出的旗号就是自由、平等、博爱。现在“博爱”可以说已经out了。平等,事实上在西方社会也很难实现,比如在美国,还有几千万买不起医疗保险的人。所以平等在实践中事实上不是那么回事。所以西方社会会觉得自由是个绝对的价值。自由主义为主导的价值诉求,我们可以理解为自由。

  世界范围内,曾经有一个价值观调查,当自由和平等就像鱼和熊掌一样不能兼得的时候,你追求什么?有人选择自由,有人选择平等。后来经过数据的分析发现,选择自由的人都是拥护资本主义制度的人,而选择平等的人,都是选择社会主义的人。资本主义的主导价值诉求是自由,如果说资本主义是关于自由的学说,那么社会主义就是关于平等的学说。社会主义要追求自由这个价值之下的平等。但是平等怎么理解?中西方有不同的一些说法,现在我们的一种提法,叫做公平正义。总书记讲,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追求。强调公平正义,在世界范围内,正义问题是一个很时髦的话题,但是西方人所讲的正义往往是自由型正义,而我们所讲的正义是平等型正义,这是差别。

  但总而言之,如果说资产阶级主导的价值诉求是自由的话,那么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追求是平等。或者用总书记的话来讲,我们现在强调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总书记还说,要我们的老百姓从每一个司法案件当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所以,我们现在很重要的价值诉求,就是公平正义。主导的这种平等或者公平正义,从总体的角度来讲,就是三个价值诉求,这也成了我们中国梦的价值引领。这是我刚才说的三个价值倡导。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雨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