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之光

理论微信 新浪微博 山东手机报·移动客户端 大众网

常记“为什么出发”

2016-07-13来源:大众日报作者:

王晓河

  不忘“为什么出发”,须得时时拷问自己:忘记了没有?偏离了没有?改变了没有?如此拷问,便是敲打、鞭策,便是铭记、笃行。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叮咛,令人细细品悟,回味无穷。

  不忘初心,就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就是不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就是不忘“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就是不忘根本,不忘本源。

  邓小平曾三落三起,1977年再次复出时说:“作为一名老的共产党员,还能在不多的余年里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我个人来说是高兴的。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古稀之年再创新篇,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不忘为什么出发,就是起点的追求和向往铭刻于心、目标如一、信仰如磐;就是事业开端的恪守与坚持凝聚于心,“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就是立足点的责任与担当固化于心、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就是向世人的承诺与昭示坚定于心、一如既往、一以贯之。从一叶扁舟、星星之火,到中流砥柱、民族先锋,共产党人始终不忘为什么出发,始终在风云变幻中巍然屹立。

  不忘为什么出发,须得时时拷问自己:忘记了没有?偏离了没有?改变了没有?如此拷问便是敲打、鞭策,便是铭记、笃行。

  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乘车从西柏坡前往北平。在路上,毛泽东兴奋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笑着回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大胜已成定局,不是庆祝,而是“赶考”,问答之中大有深意。这就使全党在胜利面前头脑清醒,“两个务必”牢记在心,保持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解放后,徐海东将军在大连休养。凡有人来探望,将军必问:“政治上犯错误没有?经济上多吃多占没有?生活上和老婆离婚没有?”这三问,可能使人面红耳赤,可能令人警钟长鸣,心里却是热乎乎的。其实,每一名党员都应日省吾身、常问“初心”:入党宣誓时的铮铮誓言是否记得?在日常工作中是否言行一致、坚贞不渝?言行、操守、境界是否与党员标准名副其实?在反躬自省中不断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进而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善始善终。

  去向远方,要让灵魂跟上。不忘为什么出发,专心于一,方能心明眼亮、步履坚定。荀子曰:“心枝则无知,倾则不精,贰则疑惑。”思想分散,就不可能对事物有所认识;思想动摇,认识就不可能精深;三心二意,就难免疑惑不定。有的人在国外学有所成,千方百计回归报效祖国;有的人中饱私囊,想方设法跑到国外寻“避风港”。有的人职位越高越谦虚谨慎、廉洁奉公;有的人官位加身便忘本忘根。迷途难返、歧路徘徊,原因就是一条:走得太远,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忘走过的路,时刻牢记“为什么出发”,我们才会有光辉的未来。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雨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