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之光

理论微信 新浪微博 山东手机报·移动客户端 大众网

姜跃春——解读周边外交中的热点

2015-12-03来源: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作者:王玉革

  11月14日上午,第108期齐鲁大讲坛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日本问题专家、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姜跃春研究员,就“中国周边外交中的热点”、“中日关系”等话题,与听众分享他的观点。本期讲座由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昌明教授主持。 

姜跃春教授作报告

  姜跃春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关于周边外交,中国官方有哪些新的理念;二是中国周边正在形成的区域经济合作;三是中日关系。
  作为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周边是中国的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格局变化,突出周边外交作用,采取了一系列睦邻、惠邻的外交行动。领导人频繁出访周边国家,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发展协议。中国政府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深受欢迎,中国政府牵头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着力推动的亚太自贸区建设稳步推进。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那么,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外交政策与以前相比有哪些新变化?当前我国周边国际形势和安全环境究竟如何?这些周边外交中的热点问题有何内在关联?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当前我国周边外交中的热点问题?这一系列问题都引起了社会民众的极大关注。
  中国周边外交核心政策目标:亲诚惠容 打造命运共同体
  姜跃春指出,十八大以后,周边外交在中国的外交全域当中趋于首要地位。这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有中国自己变化的原因,也有世界对中国看法的原因,有中国未来的目标长远考虑的原因,还有其他国家对中国形成压力的一些原因。中国周边外交的理念,有一个核心点——打造命运共同体,还有四个字——亲诚惠容。
  命运共同体并不新鲜,但是中国提法比较居前。它和过去的互利共盈有很多一样的地方,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它的定位更高。我们的政策要达到自己的基本目标,同时也要给对方利益,使得大家成为一个你好我也好,我好你也好的一体化联盟,这是中国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所谓命运共同体,就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休戚相关、兴衰与共的关系,这是现在强调的和邻国关系发展的核心。这些词基本上都是十八大以来比较新的说法。过去我们也提过,但是没有像现在这样集中、明了。
  亲诚惠容是未来我们推行周边外交的最新的理念。
  所谓“亲”,就是要正常见面。讲亲,就是讲平台,重感情,要常见面,多走动,多做暖人心的事,使周边国家对我国更加友善、更加亲近、更加认同、更加支持,从而增加亲和力、感召力和影响力。2013年后,中国首脑出访的去向中70%是周边国家。首先访问的是俄国,这是我们传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然后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中亚等国家,以及印尼、马来西亚。2014年也是一样, 7、8、9三个月也是在周边国家,有的跑了两遍,第三方会谈就更多。今年以来,我国和周边国家来往更多了,包括这两三年来几乎处于僵局的日本也有了来往,这是很大的变化。所以“亲”就是要把周边国家作为亲戚来相处,这是中国新的理念。
  所谓诚,就是诚心诚意。这是现在中国领导人对周边外交提出的一个新的定位。不仅仅要亲,而且要诚。要平等相待,要重义守信,强调坦诚相见、诚信相待、诚心相交。我们的政策目标是反对霸权主义,这个目的是有这方面的考虑。在经济上主张互利共盈,不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某些时候可以把利益放在义之后,对某些特定的事物和特定国家,我们不是不讲利益,但是还是要重义为主,这是现在提到的诚,就是在中央层面如何定位。
  所谓“惠”,就是共同发展我们周边多数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属于新兴经济体,我们周边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经济体,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限制,他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层次受到了一定制约。这方面中国走的比较早,30年我们已经上了一个台阶。所以中国要把自己改革的红利,不仅仅要向中国的老百姓分享,而且也要与周边国家分享。这就是在“惠”的方面,就是互相带来实惠,最后取得共赢。
  所谓“容”,就是包容。社会制度、文化,包括一些宗教信仰,都要包容。我们的周边国家制度不同,发展水平不一,而且理念、政策都有碰撞,在这种问题上究竟怎么办?总的方针,要有一个“容”字。当然这个容不是没有原则的容,还是要有原则。强调不用武力或者战争的手段来解决争端,强调对话,强调相互的理解和包容。
  中国为什么提出这样的理念?姜跃春觉得首先与中国未来的目标有直接关系。中国未来的目标是什么?十八大后有明确的定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个是到2020年也就是建党100年的时候,GDP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是跟中国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事。还有一个目标,到本世纪中叶,也就是建国100年的时候,要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是老百姓过上比其他国家人民更好的日子,所以中国梦是接地气的梦,并不是虚无缥渺的。
  第二个背景是国际和平发展大环境。虽然有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突发性因素,但总的来讲,当今世界和平发展是主流,大的国际背景没有变化。这是很重要的。多数国家还是希望和平发展。享受和平的环境,追求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多数国家的诉求。这个大的国际环境,跟我们自己的战略目标是相吻合的,我们必须依据国际大背景策划自己的未来,策划自己的周边。
  第三个背景是中国地位不断提升。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经济有了巨大飞跃。2006年,我们GDP指标超过了德国,2010年又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位的经济大国。在2010年超过日本以后,不到三年的时间,整个GDP达到日本的一倍。仅仅从GDP一个指标来看,中国这几年的发展是了不起的。国际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把中国推到前台,所以中国地位的提升,也使得我们必须对周边的事情加以重新审视。
  第四个背景是我们面临相当多的挑战。未来周边外交如何处理?一是维护稳定,这个最重要。第二,要深化互利共盈的格局,在经济、科技、贸易、投资各个方面,和周边国家建立互利共盈的关系。第三,建立区域的安全合作,就是推进一个本地区的安全合作框架。还有一个着力点,就是对周边国家要加强宣传。
  “一带一路”是新的周边外交理念的一个最好的体现。“一带一路”的终极目标是建立共同体,平等合作、开放包容、共同发展、互利共盈,基本内容就是五通。合作方式是多元的,有多边的、双边的,FTA、TPP各种。
  姜跃春介绍,TPP叫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这是当前周边最重要的一个地区性的经济谈判组织。它的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从美国2008年高调介入以后,TPP发展很快。现在TPP一共有12个国家,基本上都是亚太地区的重点国家。在10月5号达成了一个基本协议。TPP有几个特点,第一是高门槛,和过去的区域合作组织不一样。再一个特点是有新规则,这12个国家要建立过去没有的规则,而且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未来整个世界的发展趋势。
  姜跃春认为,TPP对中国影响近期有限。中国和12个国家中的6个国家,已经有双边FTA,已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但从中长期看,对我们的影响又不能小视。应对TPP最好的办法,首先是练内功,通过TPP这种外部的变化,来倒逼中国结构改革。另外,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建设,要稳步推进。现在好多国家都关注我们的“一带一路”和亚投行设想,许多国家都很佩服,特别是英国、德国对我们很支持。
  关于中日关系,姜跃春说,去年9月份,中国、日本两国外长达成了四项共识之后,双边关系从气氛上已经有所缓和,而且中日韩首脑会议已经恢复,中日民间交流已经恢复,中日经济某些对话也恢复了。未来,双方都想有一个稳定的经济层面的关系,因此会维持相对平稳的发展。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雨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