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发展需“文火慢炖”

2025-01-13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郁静娴

  郁静娴

  和面、捞粉、晾晒,河北内丘县马家赛村,手工粉条加工场面热闹非凡。广西兴业县,金黄的砂糖橘喜迎八方客商。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游客纷至沓来,参观打卡这个2024年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冬日里,一桩桩红火的营生,让乡亲们干劲十足。

  乡村产业,扎根田园热土,联结千家万户。近年来,从城市近郊到偏远山区,各地围绕绿色生态这一竞争优势和宝贵财富,加快培育乡村产业,新业态竞相涌现。2023年地标产品年产值超过8000亿元,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024年营收预计超过18万亿元,“乡村游”“奔县游”加快开辟旅游市场新赛道。一批有特色、有热度、有前景的乡村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分量逐步显现,为农民在家门口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首先是要发展富民产业。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增收。”

  跟田野里的庄稼一样,乡村产业同样需要全周期、全链条悉心培育。有机构整理包括各地100多种农特产品的名录,让不少“隐藏款”农产品跃入消费者的视野;爆火的国产游戏,让山西隰县玉露香梨乘势走红。产品要打开市场,有时确实需要一个类似的“风口”,但从长期看,好产品背后离不开“文火慢炖”的产业化发展。

  比如,在浙江安吉,一些乡村咖啡馆经营者在产业火热后加强冷思考,增设割稻、采茶、野火饭等特色活动,在文化上做加法,形成农文旅融合产业链,有效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将乡村文化融入乡村产业发展中,就能提升乡村产业的内涵和品位。

  从大连建立实施大樱桃地方标准,到枣庄石榴综合交易中心建成运营,再到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成立“村播学院”开展直播技能培训……越来越多的地方从坐等市场转向主动作为,补齐做优品牌、加工、营销、物流等配套环节,运用数字化手段,打破各类业态界限。在创新中谋发展、优环境,“原字号”产业就能衍生出更多可能。

  发展乡村产业,关键要让农民多受益。依托红色资源,山东沂南县14家旅游景区辐射带动84个村1.2万多名村民,通过景区务工、土地入股、售卖产品等方式,实现人均增收2万元。实践中,不少地方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引导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组织村民当起民宿管家、管起村级物流点,形成了农民增收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如何进一步壮大乡村产业?广西柳州螺蛳粉产业给人以启示。一碗螺蛳粉,联动了原材料种养产业、食品工业、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2024年前三季度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超545亿元。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不妨打开视野,将乡村产业纳入县域经济一盘棋统筹规划,进一步优化要素配置和上下游产业集群布局。这有利于发挥乘数效应,放大乡村产业在提振经济、吸纳就业等方面的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蓬勃发展的乡村产业,彰显城乡互动活力,映照百姓幸福生活。把乡村的优势保护好、利用好,加快理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让增值收益更多留在乡村,乡村产业定会越来越兴旺。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增添文化动力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村志是记录、传[详细]

    01-10 10-01 人民日报 分享
  •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作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内容并作出部署。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必须抓紧抓实抓好。[详细]

    01-10 10-01 人民日报 分享
  • 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时代,数字技术作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数字技术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内在驱动力,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确保[详细]

    01-09 15-01 人民日报 分享
  • 同心同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各民族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就必须坚守共同理想信念,不断增强文化认同,实现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团结奋斗。[详细]

    01-09 15-01 人民日报 分享
  • 水循环经济大有可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水资源问题考虑进去”。大力发展水循环经济,把发展建立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基础上,最大程度保障水资源安全,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尽最大努力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定能更好促进“人水和谐”,不断书写中华民族治水安[详细]

    01-07 10-01 人民日报 分享
  • 让科普与创新比翼齐飞

    以法治护航,确保科普工作与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同步推进,新时代科普事业必将不断迈上新的台阶。[详细]

    01-07 10-01 人民日报 分享
  • 对“翅膀上的中国”充满期待

    低空经济为什么如此受人关注呢?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一种新兴经济形态拓展了人们的想象边界,描绘了一幅关于未来发展的图景,让人们对“翅膀上的中国”充满期待。[详细]

    01-02 15-01 人民日报 分享
  • 宏观调控的一次里程碑式出手

    2024年,我国经济面临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局面,对宏观调控形成巨大考验。特别是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党中央沉着应变,于9月下旬果断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使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经济明显回升。一揽子增量政策无论在力度、广[详细]

    01-02 15-01 人民日报 分享
  • 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贡献社会学力量

    构建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并不意味着封闭保守、排斥外来知识体系另搞一套,而是要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形成中国特色并增强主体性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不同文明互学互鉴。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详细]

    12-24 16-12 人民日报 分享
  • 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

    “枫桥经验”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创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几十年来,“枫桥经验”的内涵不断丰富,从社会治安领域扩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我国社会学界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典型,对[详细]

    12-24 16-12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