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牛乐耕
毛强
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这要求把稳定预期、激发活力作为谋划经济工作的重要立足点、实施经济政策的重要着力点。
从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到二、三季度下行压力加大,再到四季度回升势头增强,2024年的中国经济运行虽有波动,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回升向好的态势持续显现。特别是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密集推出,利当前、惠长远,经济运行出现的积极变化越来越多,市场信心增强,社会预期改善。但国际环境的风高浪急和国内发展的风险挑战比以往更加复杂多变,我国发展面临许多不确定性。放眼全球,国际环境更加严峻复杂,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个别国家对我国遏制打压持续加码;着眼内部,经济运行出现分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这要求经济工作要以自身最大确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上升的风险,健全预期管理机制,围绕经营主体关切,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着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预期是影响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稳定的预期是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运行的基石。稳定预期就是要保持对经济发展的信心。从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平稳,到向上向好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再到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我国经济“稳”的势头有效延续,“进”的步伐坚定有力,“好”的因素逐步累积。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既把握大势、坚定信心,又正视困难、保持清醒,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主动塑造于我有利的外部环境,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经济工作,进而以稳定预期、提振信心凝聚各方力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围绕“全面贯彻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注重目标引领,着力实现增长稳、就业稳和物价合理回升的优化组合;把握政策取向,讲求时机力度,各项工作能早则早、抓紧抓实,保证足够力度;强化系统思维,注重各类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放大政策效应”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这启示我们必须聚焦预期和信心,围着稳定预期而转,奔着稳定预期而去,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和着重点放在稳定预期、提振信心上,并落实落地于经济工作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激发活力是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的重要基础。让我国经济活力充分迸发出来,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一方面,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特别是通过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为地方发展减负担、增动能,推动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利好实体经济。另一方面,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为扩大内需、发展新质生产力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与此同时,打好政策“组合拳”,紧抓关键环节完成好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针对需求不足的突出症结,着力提振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针对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障碍和外部挑战,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针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制约,推动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针对企业经营中的关切诉求,加强政策支持和优化监管服务;针对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持续用力推进风险处置。统筹政策制定和执行全过程,做好政策出台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评估,及时出台有利于稳定经济运行的政策、有利于激活力增动力的改革举措。
难走的路是上坡路,难开的船是顶风船。困难挑战年年有,但我们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发展、在历经考验中壮大的。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坚持干字当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强化正向激励,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让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能干事、干成事。加强预期管理,协同推进政策实施和预期引导,提升政策引导力、影响力,进一步畅通国内大循环、激发市场活力、释放内需潜力,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责任编辑:牛乐耕
无论人工智能发展到何种程度,它都源自人类的设计,都是人类智慧的延伸。人工智能代劳得越来越多、变得越来越智慧,我们必须做好防范,确保它始终是“朋友”。[详细]
“我是离开最晚的那一个,我是开工最早的那一个,我是想到自己最少的那一个,我是坚守到最后的那一个,我是行动最快的那一个,我是牵挂大家最多的那一个……”搞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详细]
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表明,文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战略部署,不断提升文化的思想引领力、知识创造力、生产供给力、国际传播力,为经济社会[详细]
守正就不会迷失方向,创新就不会停滞不前。坚持守正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把不能改的坚决守住,破立并举、先立后破,必能激发改革的强大活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详细]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增进基层党员干部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在社会上积极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有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详细]
推动改革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取得新突破新成效。加强前瞻性研究,使制定的规划和政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详细]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握好目标任务的长期性和阶段性,把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衔接起来,将谋划长远和干在当下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向前推进。[详细]
个别党员干部干工作,为了解决一个问题,结果却导致出现另一个问题甚至一些更棘手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实事,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有后遗症,是否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详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