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牛乐耕
刘宇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应当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大势”“以绿色转型为驱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积极应对贸易数字化、绿色化趋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作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的重点举措。当前,在国际经济格局深度调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大背景下,促进我国外贸稳定增长,需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蕴含的战略机遇,推动贸易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贸易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是经济发展大势所趋。2023年,美国、中国、德国、日本、韩国等5个国家数字经济总量超过3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8%,数字经济增速均高于其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数字经济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在贸易领域,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已广泛渗透到外贸订购、交付等环节,促进了数字货物贸易、数字服务贸易和跨境数据要素贸易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气候变化正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比如,世界气象组织已证实2024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一年,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高出约1.55摄氏度,持续高温干旱、强降雨、洪涝等极端天气愈发频繁。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2023年,全球绿色贸易规模已达1.2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5%,全球低碳能源转型投资已达1.7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7%,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大势,越来越多国家强调在贸易活动中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我国有必要也有能力推动贸易数字化绿色化转型。顺应全球技术环境新变化大趋势,我国需要推动贸易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在数字化推动下,贸易流程优化、信息流通加快、交易效率提升,外贸运行方式和管理模式正发生深刻改变。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达到2.6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数字贸易新业态已成为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重要引擎。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绿色化转型越快,碳排放效率越高,对能源的依赖度就会下降,我国在面临外部能源环境变化时受到的影响就越小,出口产品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时将保持竞争力。在推动贸易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方面,我国拥有诸多有利条件。在支撑数字贸易的新型基础设施上,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累计建成5G基站超过420万个;在数字贸易生态的成熟度上,我国在数字支付、跨境电商、跨境物流等领域都形成了一批领军企业。与此同时,在新能源产业,我国制造业配套能力已支撑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等领域技术均处于全球前沿,超大规模的市场、富集的人才、丰裕的资本更为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2024年,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长71.9%;光伏产品连续4年出口超过2000亿元;锂电池出口39.1亿个,创历史新高。
以数字化绿色化为方向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做强做优做大数字贸易、绿色贸易,既是培育外贸新动能新优势的时代要求,又是发挥我国数字产品、绿色产品的技术和供应链优势扩大开放,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赢得战略主动的重要选择。推进贸易数字化绿色化,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可从以下方面重点着力:一是加强贸易数字化绿色化转型顶层设计。立足全局,完善促进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的政策体系,制定出台拓展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的更多优惠政策,强化财税、金融等政策协同,减轻外贸企业在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中的成本压力。二是加强数字贸易和绿色贸易能力建设。促进贸易数字化与绿色化深度融合,以“绿色+数智”工厂为抓手,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以及重点领域数字产业低碳高起点发展,前瞻布局数字经济、绿色低碳领域未来产业,不断提升我国数字产品、绿色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塑造中国数字品牌、绿色品牌形象。三是深化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国际经贸合作。以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契机,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循环经济、数字治理等新兴领域国际规则制定,推进多双边合作机制建设,促进世界各国加强政策交流协调,共同应对数字鸿沟和绿色壁垒挑战,更好分享数字化绿色化发展红利。
(作者单位: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牛乐耕
从“一闪念”到一念之差,差的是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的定力,缺的是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自觉。避免“一闪念”诱发的一念之差,必须多积尺寸之功,不断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在思想层面防微杜渐,筑牢“不想腐”的堤坝,不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在明辨是非、荣辱、苦乐[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经济发展具备强劲的内生动力、韧性、潜力。”这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广阔空间,指明了我国在新能源领域取得[详细]
胜利者的军功章,必会因浊浪洗礼而更加夺目。奋斗者的里程碑,必会因风沙打磨而更显巍峨。“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任何新事物的成长都必然经历艰难曲折,只要始终保持迎难而上、奋勇拼搏,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拼劲和韧劲,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中的各[详细]
激活消费,就得更了解消费者需求。从过去的“以旧换新”到如今的“购新补贴”,消费刺激政策不断聚焦民生实际,让老百姓感受到更多实惠。手机等数码产品普及广、单价高、更新快,是信息时代家家户户的必需品。新政策不以“交旧”为前提,体现人性化设计,顺应群众期待[详细]
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日期间,我国共接待来自175个国家和地区的入境游客逾343万人次,同比增长6.2%。有外媒认为,中国市场将成为2025年全球旅游业繁荣的标志性开端。一个更开放的中国张开双臂拥抱世界。不断实现更高质量的国内大循环和更高水平的国际循环,内有活力、[详细]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过去一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回顾一年来我国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生动实践,诸多热词映入眼帘。它们不仅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更彰显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民生内涵。我们[详细]
法律是一种规范,也是一种文化。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善用规范之力、文化之力,定能更好滋养民族团结的“石榴果”,巩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促进各民族共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详细]
要把政治修养摆在党性修养的首位,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党性滋养,把学习遵守贯彻党章党规党纪作为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不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于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壮阔征程上[详细]
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和象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美食、中国古建艺术等中华文化符号是传播中华文化、增进国际理解和友谊的重要桥梁。深入挖掘提炼中华文化符号、创新中华文化符号的叙事体系,是有效传递中华文化深厚底蕴与时代价值的重要路径,不仅关乎文化传播的[详细]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精神支撑。时代潮流滚滚向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今天,人民更加需要立体化与多样性并存、精品化与创新性并重的文化产品。这就需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和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统一起来,把“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