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此山放眼观

2025-02-21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李 拯

  李 拯

  很多人生活中会有这样的心理体验:仰望星空,深感宇宙之浩瀚无穷,心境随之豁然开朗;翻开史书,置身风云变幻的历史场景,格局瞬间打开。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星空和历史,为什么格外触动人的心弦?因为它们提供了一种视角,让我们能够在更宏大的时空坐标中观照当下,因超越而产生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为计。”这样一种大历史观,蕴含着宝贵的方法论,启示我们探究历史规律和演变机理,既有助于解决怎么看的问题,也有助于解决怎么干的问题。

  数学中有一个“大数法则”,很多事情在短期看可能是随机事件,但如果把时间尺度拉大,随机事件就会呈现出稳定的规律。无论是做好谋划决策,还是推进具体工作,从大时间尺度进行“穿透式”观察,可以跳出“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盲区,在过去、当下和未来的贯通中把握规律和趋势。

  比如,为什么新时代新征程要咬定“高质量发展”不放松?因为超越经济周期来看,一个经济体在初级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逐步减弱后,长期增长的动力源泉来自科技创新。只有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才能克服短期困难,走上持续健康增长的轨道。

  这无疑会让我们更能体会辩证法的奥妙。危与机、质与量、得与失,在更大的历史坐标下看,更容易把握其矛盾关系和演变规律。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恰恰为解决深层次问题提供了契机,解决好了就能让发展更健康,从而赢得长远未来。短期的“失”,反而成就了长远的“得”;一时的“难”,反而推动了更好的“进”。这为我们强信心、稳预期奠定了认知基础。

  拉长时间坐标,从中感受点滴变化如何在日积月累后实现骐骥一跃,捕捉行而不辍带来怎样的复利效应,常常会有“于无声处听惊雷”之感。电影《哪吒2》创造票房奇迹,来自制作团队5年半的默默坚持,更来自中国电影工业的整体进步、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的累积。惊人的爆发常在一瞬,背后则是日复一日的长期努力。

  这让我们更加坚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干事创业中秉持长期主义思维。从当下看长远,打开“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从长远看当下,生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做时间的朋友,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无数“笨功夫”“打呆仗”积累起来之后,就会迎来“奇迹降临”的时刻。

  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明其将往。在历史长河中把握规律、正道直行,就会有一种时间赋予的踏实感,无惧短期风浪、不怕外部干扰,一步一个脚印坚定不移走向既定目标。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控制好“一闪念”

    从“一闪念”到一念之差,差的是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的定力,缺的是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自觉。避免“一闪念”诱发的一念之差,必须多积尺寸之功,不断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在思想层面防微杜渐,筑牢“不想腐”的堤坝,不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在明辨是非、荣辱、苦乐[详细]

    02-20 14-02 人民日报 分享
  • 大力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经济发展具备强劲的内生动力、韧性、潜力。”这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广阔空间,指明了我国在新能源领域取得[详细]

    02-20 11-02 人民日报 分享
  • 辩证看待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

    胜利者的军功章,必会因浊浪洗礼而更加夺目。奋斗者的里程碑,必会因风沙打磨而更显巍峨。“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任何新事物的成长都必然经历艰难曲折,只要始终保持迎难而上、奋勇拼搏,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拼劲和韧劲,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中的各[详细]

    02-18 17-02 人民日报 分享
  • 以政策创新更好促消费

    激活消费,就得更了解消费者需求。从过去的“以旧换新”到如今的“购新补贴”,消费刺激政策不断聚焦民生实际,让老百姓感受到更多实惠。手机等数码产品普及广、单价高、更新快,是信息时代家家户户的必需品。新政策不以“交旧”为前提,体现人性化设计,顺应群众期待[详细]

    02-18 16-02 人民日报 分享
  • 从“两条鱼循环”看消费增长新空间

    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日期间,我国共接待来自175个国家和地区的入境游客逾343万人次,同比增长6.2%。有外媒认为,中国市场将成为2025年全球旅游业繁荣的标志性开端。一个更开放的中国张开双臂拥抱世界。不断实现更高质量的国内大循环和更高水平的国际循环,内有活力、[详细]

    02-18 16-02 人民日报 分享
  • 专家学者谈2024中国民生热词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过去一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回顾一年来我国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生动实践,诸多热词映入眼帘。它们不仅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更彰显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民生内涵。我们[详细]

    02-17 15-02 人民日报 分享
  • 以法治滋养民族团结“石榴果”

    法律是一种规范,也是一种文化。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善用规范之力、文化之力,定能更好滋养民族团结的“石榴果”,巩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促进各民族共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详细]

    02-11 11-02 人民日报 分享
  • 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

    要把政治修养摆在党性修养的首位,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党性滋养,把学习遵守贯彻党章党规党纪作为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不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于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壮阔征程上[详细]

    02-11 10-02 人民日报 分享
  • 让中华文化符号在世界舞台上更加璀璨

    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和象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美食、中国古建艺术等中华文化符号是传播中华文化、增进国际理解和友谊的重要桥梁。深入挖掘提炼中华文化符号、创新中华文化符号的叙事体系,是有效传递中华文化深厚底蕴与时代价值的重要路径,不仅关乎文化传播的[详细]

    02-08 14-02 人民日报 分享
  • 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精神支撑。时代潮流滚滚向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今天,人民更加需要立体化与多样性并存、精品化与创新性并重的文化产品。这就需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和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统一起来,把“送[详细]

    02-08 14-02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