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检身若不及”的自觉

2025-02-27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葛亮亮

  葛亮亮

  “检身若不及”出自《尚书·伊训》。商朝右相伊尹告诫刚即位的帝太甲:“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意思是对别人不能求全责备,反省自身要唯恐达不到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句古语,指出“要有‘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精神,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求“年轻干部要有‘检身若不及’的自觉,经常对照党的理论、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对照党中央部署要求,主动查找、勇于改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要求,可谓意义深远。

  为什么党员干部要涵养“检身若不及”的自觉?一般而言,人的行为受制于两种力量,一种是内心的自我约束,一种是法律、规则等的外在约束。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自我约束往往比外在约束更为长久和有效。《礼记·大学》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一个人有了自省精神,才能及时校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从实践上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涵养“检身若不及”的自觉,才能不断提升政治境界、思想境界、道德境界,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从而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扎实展开。

  中国古代历来注重克己修身、为政以德。古人说,“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只有自省,方能自知、自律、自强。唐太宗李世民说:“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北宋名臣范仲淹每晚睡前都要算一算自己所拿俸禄和一天所做事情是否相称,若不相称,则“终夕不能安眠,明日必求所以称之者”。清朝廉吏于成龙在《示亲民官自省六戒》中提出为官者“自省六戒”,使基层官员“朝夕观省,自为猛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把自律看作做人、做事、做官的基础和根本”“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回顾百余年党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各种风险考验,战胜各种困难挑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广大党员高度重视以自省自律来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毛泽东同志认为“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周恩来同志视“吾日三省吾身”为“个人修养的最好规范”,并订立“我的修养要则”自我鞭策;“长征四老”之一的谢觉哉,60岁还关起门来反躬自省:“‘行年五十,当知四十九年之非’,那么行年六十,也应该设法弥补五十九年以前的缺点”“假如我以前更努力些,特别是入党以后,我的成就也许要大些”……老一辈革命家率先垂范,为我们留下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同样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人的自省精神。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说:“每天检查自己一天中干了什么事情,做的事情对人民有好处没好处,我用这个方法来不断纠正自己的‘好逸恶劳’。”将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的黄文秀曾在日记中写道:“我还不够勇敢。”这些质朴的话语,道出了共产党人的自省精神和党性追求。

  历史和实践充分表明,只有涵养“检身若不及”的自觉,才能不断增强在是非面前的辨别能力、诱惑面前的自控能力、警示面前的醒悟能力,不断提高慎权、慎独、慎微、慎友的自觉性。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始终做到不越权、不逾矩、不违规,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八小时内外一个样。如果缺乏自省精神,就很容易在“小处不察”中逐渐胆大妄为,甚至在“暮夜无知者”的侥幸中出卖原则、踏上不归路。

  当前,我们尤其需要“检身若不及”的自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要清醒看到,我们党长期执政,党员干部中容易出现承平日久、精神懈怠的心态。”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新征程上,党面临形势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肩负任务的繁重性和艰巨性世所罕见、史所罕见。涵养“检身若不及”的自觉是进行伟大斗争、应对风险挑战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每个党员都增强自省精神、不断自我淬炼,我们才能“共同把党锻造成一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坚硬钢铁”,才能在新的壮阔征程上,不断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异成绩。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充分体现了人民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城市工作中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集中体现。[详细]

    02-26 14-02 人民日报 分享
  • 准确把握人民城市建设的着力点

    从优化民生保障到推动治理创新,从促进绿色发展到实现智慧治理,人民城市理念通过具体实践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充分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导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人民城市建设不仅将为中国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将为全球城市发展提[详细]

    02-26 14-02 人民日报 分享
  • 重新认识中国创新生态

    经历了长期沉淀之后,中国已经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和土壤,创新的种子处处萌发。有一种叫中国的浪潮,正从未来向今天发出强烈信号。每一个奔跑的你我,不仅是创新的见证者,更是创新的推动者,在这一浪潮中成就自己、添彩中国。[详细]

    02-25 15-02 人民日报 分享
  • 营造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

    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今日中国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涌流,到处都是新领域、新赛道、新机遇,到处都有新动能、新气象、新希望。统筹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必能帮助更多“取经人”走好蝶变之路、实现创新梦想。[详细]

    02-25 15-02 人民日报 分享
  • 大力推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绿色消费,早就提出“倡导推广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指各类消费主体在消费活动中贯彻绿色低碳理念的消费行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详细]

    02-24 10-02 人民日报 分享
  • 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青年科技人才是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生力军,处于创新创造力的高峰期,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要求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详细]

    02-24 10-02 人民日报 分享
  • 规范非税收入管理

    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重要来源,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非税收入管理的精细化与高效化,进一步提升财政收入质量,加[详细]

    02-21 14-02 人民日报 分享
  • 建设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习近平主席指出:“激发数字经济活力,增强数字政府效能,优化数字社会环境,构建数字合作格局,筑牢数字安全屏障”。这一重要论述为我国数字社会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建设普惠便捷的[详细]

    02-21 14-02 人民日报 分享
  • 控制好“一闪念”

    从“一闪念”到一念之差,差的是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的定力,缺的是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自觉。避免“一闪念”诱发的一念之差,必须多积尺寸之功,不断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在思想层面防微杜渐,筑牢“不想腐”的堤坝,不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在明辨是非、荣辱、苦乐[详细]

    02-20 14-02 人民日报 分享
  • 大力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经济发展具备强劲的内生动力、韧性、潜力。”这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广阔空间,指明了我国在新能源领域取得[详细]

    02-20 11-02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