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出海 共赢致远

2025-11-10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孟繁哲

  孟繁哲

  标准是世界的“通用语言”。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并非中国产品、服务和标准走向世界的单向道,而是中国与世界深度互动、共享发展的过程

  在海外,中国产品背后的中国标准,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不久前,文莱民航局发布最新修订的民航法规,正式认可中国民用航空局的适航标准,并将其列为可接受的设计国适航当局。突破适航认证壁垒意义重大,这意味着中国生产的飞机有更大的机会进入国际市场,形成更强的品牌竞争力。

  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从初级产品出口到技术出海,从代工出口到品牌出海、标准出海……回顾我国对外贸易的历史,“走出去”的边界不断拓展,质量不断提升。数据显示,“十四五”时期,中国牵头制定国际标准1079项,推动500余项标准实现中外互认。一项项中国标准的出海,不只是促进一笔笔交易的落地,还能为相关行业乃至整个产业链带来新机遇。

  中国产品走出去,标准是一道不得不跨越的门槛。从技术标准到环保要求,从质量认证到安全规范,都必须达到目标市场的准入条件,更要适应当地的消费偏好、文化习惯。比如,近年来火锅、奶茶等中餐品类纷纷走向海外市场,但不少餐饮企业却因为标准不同,面临材料合规、供应链重整等问题。更加重视发挥标准的先导作用,从积极对接到主动共建,从被动合规到提前布局,“走出去”的步伐才会越来越稳、越来越顺。

  标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也是国际贸易的重要技术规则。随着中国创新实力的跃升,在一些前沿技术领域从跟跑走向并跑、领跑,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准化体系,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比如,今年,国际电工委员会正式发布了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一个重要背景就是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正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在工业制造、零售配送、餐饮服务等领域均有应用。有报告显示,2025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82.39亿元,占全球约50%。在新能源、特高压、5G、人工智能等领域,我国走在技术创新前沿,拥有完整产业链的优势,有能力也有责任为全球贡献更多中国标准与智慧。

  也要看到,标准是世界的“通用语言”。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并非中国产品、服务和标准走向世界的单向道,而是中国与世界深度互动、共享发展的过程。从赞比亚的农场,到巴基斯坦的机场,再到印尼的雅万高铁,中国标准落地生根,既为当地送去技术红利,也激活了发展动能。

  合作聚势,共赢致远。打开历史的视野,无论是过去引进国际标准,还是今天引领国际标准,中国始终追求以更高标准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稳步推动制度型开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拥有开放基因的中国,将在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交流中壮大自己、造福世界。

  中国经济以开放共赢为鲜明特征,是全球包容性发展的典范。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国际竞争合作形势不断变化,把标准升级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标准体系,促进贸易畅通、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产业协同,更多中国标准、智慧和方案将走向国际舞台,为全球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更大力量。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以规划衔接绘就中国式现代化新图景

    《建议》提出的“强化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健全区域间规划统筹、产业协作、利益共享等机制”等部署,蕴含着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科学方法论,为各地区各部门以规划衔接赋能高质量发展、携手绘就中国式现代化壮丽图景提供了根本遵循。各地区各部门谋划“十五五[详细]

    11-10 10-11 人民日报 分享
  • 营造高品质城市生活空间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深刻把握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锚定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强高品质城市生活空间建设,持续提升城市宜居水平,让城市成为人人向往的美好家园。[详细]

    11-07 16-11 人民日报 分享
  • 越开放,越活跃,越发展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当下,第八届进博会正迎来八方客。这一展现中国与世界开放融通的窗口,将带来更多惊喜。开源共享、开放共进,充满活力、张开怀抱的发展之姿,定能让人更深刻地理解“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详细]

    11-05 11-11 人民日报 分享
  • 五年规划何以世界瞩目

    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从来没有想挑战谁、取代谁,而是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做更好的自己,同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这是中国智慧对全球治理的启示。[详细]

    11-05 10-11 人民日报 分享
  • 法治的根基在人民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历史将不断证明,把法律交给人民,让人民信仰法治,必将汇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护航“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再创新的荣光![详细]

    11-04 10-11 人民日报 分享
  • 推动人工智能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

    当前,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已成为我国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详细]

    11-03 15-11 人民日报 分享
  • “让利”与“获利”

    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理解,种种“让利”的实践是着眼长远的战略投资。无论是票根经济、还是“一元剧场”,形式虽异,本质不变——都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真诚表达。期待更多诚心之举涌现,为人们带来欣喜、为市场带来活力、为发展带来潜能。[详细]

    11-03 15-11 人民日报 分享
  • 做新时代的“挑担人”

    “担”,是担事的担,是担当的担。从党群一心、军民一家,到如今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再看那根扁担,我愈发体会到: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增强挑担意识、提高挑担本领、争做挑担能手。自己这一程挑得稳一点、远一点,就能为今后的工作打下更好的基础。带动更多人共挑担[详细]

    10-31 16-10 人民日报 分享
  • 促低空经济飞得更稳

    人类对天空的向往从未停止,对空间的利用必将随着技术进步而更加充分、科学。低空经济作为新兴领域大有可为,作为造福民生福祉的新业态具有无限可能。稳步推进改革,大胆试大胆闯,统筹好发展与安全,低空经济终将迎来“腾飞”,成就更加美好的生活。[详细]

    10-31 16-10 人民日报 分享
  • 推动智能经济加快发展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详细]

    10-30 12-10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