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楚洋洋
古人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学习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我深深感受到这句话便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真实写照。读多了那些风花雪月的文字,这本书便显得格外朴实,没有过多的渲染,字字句句却让你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
我仿佛看见北京火车站川流不息的人流中,习近平站在车厢里,一手提着姐姐给的水果,一边长时间地凝望着车外来送他的姐姐,眼神中带着不舍和坚定;我仿佛看见一两百辆的大卡车在黄土地的环山路上排起的长龙,而习近平就坐在车内的行李上,望着这滚滚车流;我仿佛看见在梁家河的窑洞里,习近平独自一人饿着肚子踏下心来看书思考的情景。
那年,习近平才十七岁,和我们一般大的年纪,“敬爱的父亲已经受到了九年的迫害,至今仍命运未卜;母亲也过着受审查、挨批斗的生活;自己和兄弟姐妹们的头上还戴着‘黑帮子弟’的帽子;好好的一个家庭四分五裂。”对于一个十七岁的男孩来说,这是一个多么大的精神磨难!可他却并未消沉,虽内心有些失落,但依旧用他的坚强和积极来面对这个世界。于首都走出的孩子,却并无半分城里娃娃的娇气,打坝、修梯田、挑粪挑到扁担将肩膀磨出厚厚的茧、夏天被毒辣的太阳晒得蜕皮……村里人让他休息会儿,他总说:“没事儿,干完这一气儿再说。”在梁家河,他一待便是整整七年。
说实话,对于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一开始是迷茫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富饶的年代,并不能完全体会到当年的酸甜苦辣。关于那个岁月,我们从电视剧里了解过,从爷爷奶奶的饭后故事中了解过,从老师的忆苦思甜教育中了解过,从爸爸妈妈的感慨中了解过。但这些勾勒出的景象都太遥远太不真实,在我们90后的印象中,知青是几个朴实的戴着眼镜的青年;是扎着两个小辫的文艺女生;是黄土地、余晖、窑洞和起早贪黑的艰辛。可这些零散的片段并未能很好地勾勒出那段生活的细节,而这正是我们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意义。
年龄和时代的鸿沟必然会带来许多思想上的不足,我们不了解知青存在的原因,不了解他们存在的意义,不明白他们受过的苦难。在孔丹话语里的“难忘的青春岁月”就是那个时代的知青所经历的一段刻骨铭心的岁月。学习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看见了他们一步步的成长,我发自内心的敬佩这群知青,在这样艰辛的岁月里,还能够手捧诗书,不忘远方,不废时光,这便是真正的“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姿态吧!
习近平的知青岁月是一卷好干部的成长史,更是一部始终为民的奋斗史,岁月无痕,老百姓的记忆里却深深镌刻着永不变更的初心。我们这个国家,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像习近平这样的人,他们或许平凡,但都热爱着自己的国家,坚守着自己的工作,不忘自己的初心,为人民,为国家默默付出。他们脱离这个浮躁的尘世,沉下心去品尝人生,吸取精华。
毛主席曾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这句话放在任何年代都不过时。
身为当代大学生,祖国未来的栋梁,我们的确不能忘记那段岁月,即使我们不曾涉足,但那段岁月折射出的精神,是我们应当永远学习和追求的。我们虽然平凡,但依旧拥有梦想,只有脚踏实地,一步步去实现,千万个梦想才能汇成伟大的中国梦。我不是日月,不与日月争辉,但我愿用星星之火,来燃起燎原之势。
年轻人趁着年轻,便应时刻充满热血,也应该时刻保持冷静。这便是习近平的七年亲身经历给我们上的珍贵的一课。“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以梦为马,诗酒趁年华。”愿我们都能如总书记一般,将苦难的岁月过成诗,将生活中的磨难变为日后宝贵的勋章,将责任牢记心头,将梦想怀揣左右,不负岁月勇作为,愿有岁月可回首。
潍坊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屈俊玥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楚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