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贯之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2025-02-27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李 拯

  李 拯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作了全面部署,引发热烈反响,有力提振信心。即日起,本版推出系列评论,与广大读者一起探讨如何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开创民营经济发展新局面。

  ——编者

  有更健全的制度保障,有更给力的政策支持,有更公平的发展机遇,民营经济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占有很重的分量,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一张清单的变化,意味深长。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改革市场准入管理模式,各类经营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的领域。

  经过试点,2018年我国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此后,负面清单持续“瘦身”,禁止许可事项压减约23%。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表示,将尽快修订出台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破除市场准入障碍。

  不断“瘦身”的负面清单,照见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彰显党和国家一以贯之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在近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这一宣示,重申了党和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鲜明立场,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凝聚起广泛共识、树立起稳定预期。

  2018年,社会上有的人发表了一些否定、怀疑民营经济的言论,一些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议并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体现了对民营企业始终如一的重视、关心、支持。“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的温暖话语直抵人心,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民营经济发展受到不小冲击。从数万亿规模的减税降费,到多措并举降低用能用地用工成本,一系列纾困惠企政策帮助广大民营企业渡过难关。真金白银的投入,紧要关头的托举,风雨来袭时的雪中送炭,生动诠释着何谓“不能变,也不会变”。

  一些地方出现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以及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等问题,严重损害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引发关注。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对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行为亮剑,不仅是对法治权威的捍卫,更是对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有力维护。

  近年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日益完善。在立法层面,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将为民营经济发展构建法治化保障框架;在治理层面,国家发展改革委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更好发挥统筹协调、综合施策功能,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营造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新时代以来,我国民营经济规模实力、创新水平、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数据最直观,也最有说服力。2012年以来,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占全国企业总量由79.4%提高至92%以上,个体工商户由4000余万户增至1.25亿户以上,入围世界500强的民营企业大幅增加。有更健全的制度保障,有更给力的政策支持,有更公平的发展机遇,民营经济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占有很重的分量,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诚然,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总体上是在改革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是局部的而不是整体的,是暂时的而不是长期的,是能够克服的而不是无解的。越是面对困难和挑战,越要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多机遇、打开更大空间。

  上海发布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安徽提出今年要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000家以上,甘肃开发建成全国法院首个营商环境信息平台……新春伊始,全国各地纷纷出台“硬核”举措,护航民营经济发展。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就一定能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好环境、注入更强动力。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充分体现了人民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城市工作中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集中体现。[详细]

    02-26 14-02 人民日报 分享
  • 准确把握人民城市建设的着力点

    从优化民生保障到推动治理创新,从促进绿色发展到实现智慧治理,人民城市理念通过具体实践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充分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导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人民城市建设不仅将为中国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将为全球城市发展提[详细]

    02-26 14-02 人民日报 分享
  • 重新认识中国创新生态

    经历了长期沉淀之后,中国已经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和土壤,创新的种子处处萌发。有一种叫中国的浪潮,正从未来向今天发出强烈信号。每一个奔跑的你我,不仅是创新的见证者,更是创新的推动者,在这一浪潮中成就自己、添彩中国。[详细]

    02-25 15-02 人民日报 分享
  • 营造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

    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今日中国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涌流,到处都是新领域、新赛道、新机遇,到处都有新动能、新气象、新希望。统筹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必能帮助更多“取经人”走好蝶变之路、实现创新梦想。[详细]

    02-25 15-02 人民日报 分享
  • 大力推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绿色消费,早就提出“倡导推广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指各类消费主体在消费活动中贯彻绿色低碳理念的消费行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详细]

    02-24 10-02 人民日报 分享
  • 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青年科技人才是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生力军,处于创新创造力的高峰期,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要求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详细]

    02-24 10-02 人民日报 分享
  • 规范非税收入管理

    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重要来源,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非税收入管理的精细化与高效化,进一步提升财政收入质量,加[详细]

    02-21 14-02 人民日报 分享
  • 建设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习近平主席指出:“激发数字经济活力,增强数字政府效能,优化数字社会环境,构建数字合作格局,筑牢数字安全屏障”。这一重要论述为我国数字社会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建设普惠便捷的[详细]

    02-21 14-02 人民日报 分享
  • 控制好“一闪念”

    从“一闪念”到一念之差,差的是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的定力,缺的是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自觉。避免“一闪念”诱发的一念之差,必须多积尺寸之功,不断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在思想层面防微杜渐,筑牢“不想腐”的堤坝,不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在明辨是非、荣辱、苦乐[详细]

    02-20 14-02 人民日报 分享
  • 大力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经济发展具备强劲的内生动力、韧性、潜力。”这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广阔空间,指明了我国在新能源领域取得[详细]

    02-20 11-02 人民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