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牛乐耕
郭晓倩
沂蒙精神,它不仅代表了沂蒙地区人民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作用,还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革命情怀的重要体现。沂蒙精神的核心价值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它不仅仅是沂蒙地区人民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和人民幸福所付出的无私努力的结晶,更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沂蒙精神的历史根源出发,分析其形成的背景和内涵,进一步探讨沂蒙精神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的时代价值。尤其在党性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凝聚力增强和乡村振兴等方面,沂蒙精神的作用和影响不容小觑,值得我们在新时代的发展中继续传承与发扬光大。
一、沂蒙精神的历史根源
沂蒙精神的历史根源深植于沂蒙地区人民的历史中。在中国革命的不同历史阶段,沂蒙地区的人民与中国共产党紧密合作,依靠革命理想、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奉献精神,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贡献了巨大的力量。沂蒙精神的形成并非偶然,它深刻反映了沂蒙地区人民与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的历史情境。
沂蒙人民的抗战斗争历史。沂蒙地区地处山东省东南部,地形复杂,交通不便。这样的自然环境为革命斗争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却也带来了艰苦的生存条件。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沂蒙地区成为了抗日游击战争的重要阵地之一。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沂蒙人民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投身到艰苦的抗战斗争中。沂蒙地区地理条件险峻,许多地方交通不便,敌人屡次对沂蒙地区进行围剿,但沂蒙人民凭借着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顶住了敌人的压力。许多乡村在为前线提供物资支援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到游击战争中。沂蒙的妇女和儿童不畏艰险,除了承担粮草运输和后勤保障的工作外,还组织了大量的救援活动,甚至有许多妇女和老人舍生取义,用身体和鲜血保护抗日力量。尤其在沂蒙山区,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组织抗日游击战争,不仅有效打击了敌人的后勤供应线,且为革命根据地的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沂蒙人民不仅支持游击队开展作战,还将革命理想和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广泛传播到广大民众中,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沂蒙精神开始逐步成型。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理想。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爆发后迅速进入沂蒙地区,通过广泛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帮助广大人民树立了革命理想。沂蒙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入了解共产主义理念,并积极投身到革命斗争中,坚定地支持党组织的各项工作。中国共产党革命理想的指导,帮助沂蒙人民树立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并为他们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共产党不仅在军事上给予人民群众有力支持,在思想和精神上为沂蒙人民提供了革命精神的动力源泉。沂蒙人民的革命信仰和对党忠诚的精神,始终贯穿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
艰苦环境中的奉献精神。沂蒙精神的历史根源还与该地区人民在极为艰苦的社会环境下所展现出的奉献精神密切相关。沂蒙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战时环境令许多居民生活困苦,物资匮乏,战争频繁。然而,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沂蒙人民始终不曾放弃自己的革命信仰,始终保持着无私奉献的精神。沂蒙人民为支持革命事业,捐赠粮食、衣物、资金等,甚至不惜自己生命,帮助游击队隐蔽、转移。沂蒙地区的普通百姓,往往在极其贫困的条件下,仍愿意为革命事业作出牺牲。这种奉献精神深刻影响了沂蒙精神的形成,并使其成为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一部分。
二、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
沂蒙精神不仅仅是中国革命历史的产物,它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仍然具有强大的时代价值。特别是在党性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社会凝聚力的加强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等方面,沂蒙精神都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动力。
指引新时代党性教育。党性教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沂蒙精神为党性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材。沂蒙精神的核心包括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理念,这些都与党性教育的目标高度契合。通过学习沂蒙精神,党员尤其是基层党员能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强化党性修养,并增强服务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沂蒙精神的党性教育价值在于帮助党员,特别是在基层工作的党员,深入理解并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沂蒙人民所表现出的革命信仰和坚定不移的支持党组织的态度,值得所有党员特别是在党性教育中进行广泛传承。党性教育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需要通过如沂蒙精神等革命文化的学习来不断提升党员的政治觉悟。
推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沂蒙精神在很多方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社会价值,而沂蒙精神中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集体主义等思想,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通过弘扬沂蒙精神,可以有效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尤其在农村、基层和青年群体中,沂蒙精神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可以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尤其是在基层、青少年群体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落实。沂蒙精神不仅有助于形成更为健康的社会风气,还能够提升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平,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精神动力。
增强社会凝聚力和集体主义精神。沂蒙精神特别强调集体主义,注重集体的力量和协作精神。沂蒙精神所倡导的集体主义精神有助于促进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理解与协作,增强社会的整体凝聚力。通过弘扬沂蒙精神,可以鼓励人们更多地关注集体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在当前中国社会面临多重变革和挑战的背景下,沂蒙精神所倡导的集体主义精神,能够激发社会各群体间的团结与协作,推动社会共同进步。
可以看出,沂蒙精神作为中国革命历史中的一段重要精神财富,深深植根于沂蒙地区人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和坚定革命信念。它是沂蒙人民在历史长河中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以及人民幸福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的集中体现。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愈加凸显,在党性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社会凝聚力的增强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精神支持作用。
因此,沂蒙精神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资源,值得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得到传承与发扬。通过深入学习和弘扬沂蒙精神,我们不仅能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更能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为全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支持。无论是党性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沂蒙精神都为我们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精神力量。只有在新时代的土壤中扎根、发扬和传承,沂蒙精神才能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继续为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的动力。
作者:郭晓倩 沂蒙干部学院 沂蒙精神研究部
责任编辑:牛乐耕
构建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并不意味着封闭保守、排斥外来知识体系另搞一套,而是要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形成中国特色并增强主体性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不同文明互学互鉴。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详细]
“枫桥经验”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创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几十年来,“枫桥经验”的内涵不断丰富,从社会治安领域扩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我国社会学界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典型,对[详细]
“牵头”,不仅是名义上的领衔,更意味着责任与担当。遗憾的是,一些牵头单位将“牵头”简化为“派任务、催落实、收成果”的机械流程,忽视了自身作为引领者、协调者的职责。更有甚者,一些牵头单位将配合部门视为单纯的执行者,自己置身事外,不愿承担责任,将“牵头[详细]
这就是超大规模市场的体量优势,回旋从容空间广;这就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叠加效应,优势互补潜力大。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发挥比较优势、缩小发展差距,培育新动能,必将打造出更多新的增长极,推动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加快形成。[详细]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在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征程上,制度型开放必将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详细]
只有按照规律行事,才能取得更好的工作实效和成绩。五个“必须统筹”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规律性认识,要牢牢把握。学习好、领会好、运用好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用科学方法谋划和推进经济工作,我们定能掌握发展主动、做到行稳致远。[详细]
无论人工智能发展到何种程度,它都源自人类的设计,都是人类智慧的延伸。人工智能代劳得越来越多、变得越来越智慧,我们必须做好防范,确保它始终是“朋友”。[详细]
“我是离开最晚的那一个,我是开工最早的那一个,我是想到自己最少的那一个,我是坚守到最后的那一个,我是行动最快的那一个,我是牵挂大家最多的那一个……”搞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详细]
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表明,文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战略部署,不断提升文化的思想引领力、知识创造力、生产供给力、国际传播力,为经济社会[详细]
守正就不会迷失方向,创新就不会停滞不前。坚持守正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把不能改的坚决守住,破立并举、先立后破,必能激发改革的强大活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