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牛乐耕
王伟亮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其带来的伦理问题日益凸显,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平衡思想哲学内涵,探讨其在人工智能伦理治理中的应用,可以发现,阴阳平衡思想与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目标具有高度契合性。阴阳平衡强调的平等、公正、和谐与平衡等原则,与人工智能伦理原则中的公平、公正、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福祉等要求相呼应。为实现阴阳平衡思想于人工智能伦理治理领域的落地,可加强阴阳平衡思想的专项培训,构建基于阴阳平衡思想的人工智能伦理治理体系,促进多方参与与合作。
【关键词】阴阳平衡;人工智能伦理治理;伦理原则;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迅猛进步,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无论是智能制造、智慧医疗,还是智能交通、智能家居,人工智能都展现出了其强大潜力和广阔应用前景。正如一枚硬币有两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伦理问题,诸如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算法歧视、算法失真、审计事故责任认定困难、人的主体地位弱化等,这些问题不容忽视,亟待解决。[1]
为了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有必要从跨学科、跨领域视角加强对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研究。阴阳平衡思想作为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承载着深厚的哲学底蕴。其核心理念——阴阳相互依存与转化,追求万物之间的和谐与均衡——不仅对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有着深刻的阐释,同时也为现代社会诸多领域提供了独到思考视角。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这一古老智慧同样展现出了其不凡的时代价值,值得关注研究。
二、人工智能伦理治理面临的挑战及当前应对的局限性
(一)人工智能伦理治理面临的挑战
尽管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人工智能伦理治理仍然面临着诸多深层次挑战。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其应用场景和范围不断扩大,导致与之相关的伦理问题变得愈发复杂和多样化。例如,随着机器学习算法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算法歧视问题逐渐凸显。由于训练数据的偏见或算法设计的不合理,可能引发某些群体在就业、信贷、教育等方面受到不公平待遇。此外,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泄露和滥用风险显著增加,如何确保个人数据的安全与隐私,防止信息被非法获取和利用,是人工智能伦理治理面临的重要任务。
其次,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在应对人工智能伦理问题上遇到了挑战。一方面,由于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新兴伦理问题在法律上处于空白地带。另一方面,对于违反伦理规范的行为,如何进行有效的制约,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仍然需要不断研究并加以完善。
再次,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人工智能伦理治理上的差异和分歧给国际合作带来了较大挑战。如何在尊重各国主权和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推动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挑战,是摆在全球社会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现有应对治理模式的局限性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速度往往超出伦理规范和法律框架的完善速度,导致现有治理模式存在一些可进一步完善之处。
首先,从技术监管角度来看,现有治理模式往往更强调对技术的硬性限制和监管,伦理道德的柔性引导重视不够充分。技术具有中立性,其应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者的意图和道德水准。因此,如果仅从技术层面对人工智能进行监管,可能会产生规制不全面的效果。
其次,现有治理模式在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与协调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涉及技术、哲学、法学、社会学、宗教学等多个学科,需要各领域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形成合力。但是,目前各领域的合作尚不够紧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理效率。
再次,现有治理模式在应对新兴伦理问题时存在一定迟滞性。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新的伦理问题层出不穷。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的制定则需要经过一系列程序,往往导致治理措施落后于技术发展,一些新兴伦理问题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给社会和个体带来潜在风险。
责任编辑:牛乐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充分体现了人民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城市工作中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集中体现。[详细]
从优化民生保障到推动治理创新,从促进绿色发展到实现智慧治理,人民城市理念通过具体实践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充分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导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人民城市建设不仅将为中国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将为全球城市发展提[详细]
经历了长期沉淀之后,中国已经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和土壤,创新的种子处处萌发。有一种叫中国的浪潮,正从未来向今天发出强烈信号。每一个奔跑的你我,不仅是创新的见证者,更是创新的推动者,在这一浪潮中成就自己、添彩中国。[详细]
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今日中国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涌流,到处都是新领域、新赛道、新机遇,到处都有新动能、新气象、新希望。统筹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必能帮助更多“取经人”走好蝶变之路、实现创新梦想。[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绿色消费,早就提出“倡导推广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指各类消费主体在消费活动中贯彻绿色低碳理念的消费行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详细]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青年科技人才是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生力军,处于创新创造力的高峰期,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要求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详细]
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重要来源,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非税收入管理的精细化与高效化,进一步提升财政收入质量,加[详细]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习近平主席指出:“激发数字经济活力,增强数字政府效能,优化数字社会环境,构建数字合作格局,筑牢数字安全屏障”。这一重要论述为我国数字社会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建设普惠便捷的[详细]
从“一闪念”到一念之差,差的是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的定力,缺的是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自觉。避免“一闪念”诱发的一念之差,必须多积尺寸之功,不断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在思想层面防微杜渐,筑牢“不想腐”的堤坝,不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在明辨是非、荣辱、苦乐[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经济发展具备强劲的内生动力、韧性、潜力。”这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广阔空间,指明了我国在新能源领域取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