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牛乐耕
曲哲涵
【现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中央部门零基预算改革试点,支持地方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多地出台方案、加快探索步伐:江西从编制2025年预算起,对到期的阶段性项目、与基本支出高度重叠的日常运转类项目等,原则上全面清理退出;广东广州制定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共享共用试行办法,将低效、闲置、超配资产调剂共享,进一步降低机关运行成本;江苏南京对政府投资、城建交通等项目支出编制项目清单,按轻重缓急明确“ABC”分类,压缩资金安排自由裁量权。
【点评】
实际工作中,多数地方和部门的预算编制按照以上一年支出为基数、适当考虑一定增长比例的方式分配资金。零基预算,是以“零”为起点,不考虑以往预算安排基数,不参照过去的预算项目和收支水平,重新审视各项支出的必要性、成本效益、开支标准及优先级,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进行预算编制。
传统模式虽简便易行,但容易造成支出固化僵化、“为花钱而花钱”等问题,不利于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使用效益,一定程度上影响预算平衡、资源统筹和财政可持续。而零基预算更多从实际需要、财力状况、事项轻重缓急出发,能更灵活应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更贴近预算年度真实经济活动需要。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有助于加强预算控制、提升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充足的“血氧”。
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这方面,已有一些省份积累了经验。以安徽为例,从对185项支出政策分类逐项予以退出、保留、整合、强化,到在产业、科技、民生等领域将以往分散的财政资金整合为专项资金,再到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等领域,新增5个统筹整合资金工作专班……2023年,安徽省级预算部门项目数较改革前下降22%,清退压减资金88.7亿元,政府部门间协同更加高效。将“挤”出来的资金投入改善民生、国家重大战略等领域,有利于“精准滴灌”高质量发展。
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不是一味压缩财政开支,而是有保有压、能增能减、讲求绩效。现实中,有的部门单位“护盘子、守基数”的想法根深蒂固,有的政策项目到期后未能及时清理退出相关资金,造成短期政策长期化、财政资源投放碎片化。零基预算改革旨在打破部门间固有利益分配格局,进一步消除行政壁垒,将“各管一块”变为“众人拾柴”,提升跨部门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切实提高治理效能。以改革促进节用裕民、优化资源配置,方能更好集中力量办大事。
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是应对当前财政收支形势变化的迫切需要,也是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的现实需要。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需在积极创新和稳妥推进间寻求平衡。总结实践经验、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构建“应保必保、该压尽压、讲求绩效”的资金分配机制,才能进一步发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在规范预算管理、硬化预算约束等方面的作用。
预算直接关联经济社会发展、民生福祉改善。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将助力财政支出更科学高效,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增进人民福祉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牛乐耕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详细]
课堂的滋养不会停滞。“从前觉得思政课是‘背景音’,后来课上发现它是‘导航仪’,现在发觉它更像人生‘工具箱’”“信仰这东西,真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孩子们的心声,诠释着思政课的价值。既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也要春风化雨讲好思政课,我会在这条路[详细]
增量里有效益,存量里有潜力。统筹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以做优增量来盘活存量、以盘活存量来做优增量,中国经济还将写下更多更精彩的发展故事。[详细]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不动摇、不松劲、不止步,迎难而上,攀登不止,必能翻越一座座山峰,赢得发展开阔地,开辟干事新境界。[详细]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关键共性技术供给,推动跨领域技术交叉融合创新。同时,充分发挥创新联合体和产业链链长带动作用,加快颠覆性技术突破并实现工程化、产业化,加快打造新兴产业集群,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详细]
登高有“梯”,是梯度的梯,也是梯子的梯。这样的“梯”,需要我们携起手来搭好、搭牢,尤其是真正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助力市场容量进一步激活、各类要素高效集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详细]
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以说了就要干、定了就要办的务实作风,俯下身子,脚踏实地,率先垂范,既带着大家干,也做给大家看,努力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变成具体行动,干出实际效果。这种以身作则的力量,比任何慷慨激昂的动员讲话更能凝聚人心,更能汇聚起干部群众[详细]
当前,随着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提高,中华民族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有能力引领人类生产力变革。我们要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只争朝夕、埋头苦干,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研发应用创新,以更敏捷、更经济、更智能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和产品为全面推[详细]
政府行为越规范,市场作用就越有效。多一份“无事不扰”的清醒,少一些“临时起意”的打扰,企业将有更多信心和精力逐浪弄潮。[详细]
从太空看粤港澳大湾区,其中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已经逐渐成长为“一座城”。2025年以来,经港珠澳大桥出入境客流持续快速增长,截至4月27日,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旅客已突破1000万人次,比2024年提前25天。加快转型升级,书写更加精彩的内部协作故事、[详细]